![]() |
![]() |
![]() |
![]() |
![]() |
12岁女孩悉心照顾
瘫痪父亲6年
她成了我市首位入围
省级“美德少年”评选候选人
俞茜是石柱镇俞溪头小学五年级学生,现任少先队中队长、校大队部组织委员以及校广播站主播。在学校,她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学习刻苦,年年荣获“三好学生”、硬笔书法比赛一等奖、画画比赛一等奖等荣誉。在校运会的400米、跳远以及垒球等运动项目中也多次获奖。用同学们的话说:“她是我们的班长,学霸级人物,也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同学。”
“俞茜不但学习好还很会关心人,老师和同学都很欣赏她。”一提起俞茜,班主任吴越超更是赞不绝口。
俞茜很乐观,不会因为同学说她没有妈妈就愤怒或生气,反而会主动跟同学倾诉家里的事。同学们听了,都很同情她。她还团结同学,让大家学会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使原本沉闷的班级一下子活跃起来,变成了一个大家庭。
12岁,本是天真快乐的年龄,许多孩子上学和放学都要家长接送。可是,懂事的俞茜却每天步行两公里多路回家。
本月,俞茜将参加省级“美德少年”孝老敬亲组评选。“美德少年”评选活动由团省委、省文明办、省少工委以及省教育厅联合主办。本次活动评选中,俞茜以自己感人的事迹和优秀的表现脱颖而出,最终入围省级评选。
据悉,该活动开展3年来,俞茜是我市首位入围省级评选的候选人。经过校级、县市级以及省级的层层筛选,最终入围全省前40名。
邻居李阿姨说,平时经常会听到俞茜帮她爸爸练声,在那里“啊啊啊”地叫,但是他们都不嫌他们吵。他们经常看到俞茜去田里干活的,晒黑了也不怕辛苦。俞茜很孝顺,一口一口喂饭给爸爸吃。周边的邻居都觉得这个女孩真不错。
“谢谢大家对我的关心和赞许,我一定努力学习,将来报效祖国。”俞茜信心满满地说。她从小就喜欢写作,理想是成为一名优秀的作家,改变命运,让家人过上更好的生活。
“目前,我的家庭是不幸的。但是,我会尽最大努力去逆转命运 ,让家人生活得更好。”这是12岁女孩俞茜的心声,言语中透露着超乎同龄人的成熟和坚强。14日下午,记者跟随团市委、市教育局以及俞溪头小学的工作人员来到石柱镇天表村俞茜的家中,追寻她自强不息的脚步。
6年前,俞茜的父亲因为脑部严重受伤变成了残疾人。6年来,俞茜用稚嫩的双肩扛起了照顾父亲的重任。如今,她通过层层筛选,成了省级“美德少年”孝老敬亲组的候选人。
市委宣传部 市文明办 永康日报社
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小“学霸”
□记者 章芳敏 见习记者 王朱敏
“爸爸出事前,我娇生惯养,从来不会去想帮家人分担点什么。”俞茜说,“那场事故后,我从小公主变成了女汉子,也学会了更多地关心照顾别人。”
回首往事,俞茜脑海里不断闪现出爸爸、妈妈和弟弟的身影。2009年,俞茜和弟弟跟着父母亲在外省卖门。那时候,一家人生活得很幸福。可是,一场突如其来的事故使这个原本温馨的家庭变得支离破碎。
一天,俞茜的父亲俞同伟在搬门时,一扇门砸了下来,正好砸到脑部。经过救治,花去了三四十万元医药费,父亲的性命保住了。
那时候,父亲只能躺在床上,母亲终日以泪洗面。俞茜就暗自下决心:我要听话,要变强大,要照顾爸爸!母亲照顾父亲,她就照顾年幼的弟弟。她主动给弟弟穿衣服,喂弟弟吃饭,还帮家人洗衣服。
在家人的照顾下,父亲终于可以坐在轮椅上,但生活依然不能自理。沉浸在悲伤之中的母亲因与家人发生口角,带着弟弟离开了家。
那时候,俞茜常常伤心地哭,盼望着妈妈和弟弟能回来,可以一家人团聚。然而,她盼了一天又一天,还是不见妈妈和弟弟的身影。她对妈妈的离开表示不理解。
后来,妈妈打电话关心劝慰俞茜,还给她寄了些爱看的作文书。渐渐地,她理解了妈妈的苦衷,同时暗自下决心:生活已经这样,不能怨天尤人,自暴自弃。
一场事故改变了原本温暖的家
6岁那年,俞茜就用稚嫩的双肩扛起照顾父亲的重任。那场事故后,父亲脑部和声带受损,手臂也不能活动,留下了许多后遗症。
为了让父亲更好地恢复,俞茜每天都给父亲做发声练习和颈椎手臂等部位的按摩。“刚开始,我觉得自己笨手笨脚,操作很别扭;反复多次之后,做每个康复训练动作都很熟练了。”俞茜说。
看着父亲的身体一天天好起来,俞茜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如今,父亲生活已经能够自理,说话声音也渐渐清晰,有时候还帮着俞茜一起做饭。
提起女儿俞茜,俞同伟激动地说:“女儿是我的骄傲。只是她小小年纪就要承受这么多,我真觉得对不住她。”
俞茜的爷爷奶奶今年都60多岁了。爷爷主要以帮别人干农活为生,奶奶是家庭主妇,家里还种着六七亩毛芋。看着年迈的爷爷奶奶整天为生活劳作,懂事的俞茜总会力所能及的帮忙做些家务。
“这几年,我学会烧菜做饭,虽然不是特别好吃,但还能吃。”俞茜话音刚落,就带着我们来到厨房,给我们示范切丝瓜。
环境锻炼人,说得一点也没错。出事前,俞茜连洗碗都不会,如今的她却要烧饭做菜干农活。她说:“我的家庭遭遇不幸已经是事实,如果我现在不坚强点,怎么对得起关心我爱护我的那些人?”
俞茜说,她印象最深的是小时候拿着锄头,和爷爷奶奶一起除草。“那时候,我看到爷爷奶奶那么辛苦,就特别想帮他们干活。刚开始,我根本不会干,也帮不上什么。可爷爷奶奶还是夸我懂事孝顺,我很开心。”俞茜眼里噙着泪水说,“后来,在大人的指导下,我学会干农活了,终于能帮爷爷奶奶减轻负担了。”
俞茜的爷爷和奶奶说,自从俞茜的妈妈走后,俞茜就跟着他们两个老人生活。
俞茜的小伙伴俞玉婷告诉记者,她家离俞茜家较远,两家刚好分布在村子的两头。可是,她依然经常会来找俞茜玩,因为和她在一起玩很开心。“在课堂上没听懂的一些题目,我常会去向俞茜请教。她都会很认真地教我。” 俞玉婷说,她也要向俞茜学习,听父母的话帮父母做事。
每天帮父亲做康复训练,主动做家务干农活
我市首位入围省级“美德少年”评选
俞茜给爸爸做按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