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日报 数字报纸


00003版:大家说吧

文章导航

  铭记历史

  珍惜当下

  □本报评论员

  张赤奎

  可以说,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先烈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们在缅怀先烈、追忆亲人的同时,更应怀着一颗感恩的心,珍惜当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盼了这么多年,终于盼到把叔公的骸骨带回家乡了!”16日,花街镇尚裘村的村民裘维安难掩内心的激动。他向记者讲述了抗战阵亡将士裘彩贵的故事。17日,他和87岁父亲裘文通一起,启程前往湖南长沙参加“接英灵回家”启灵仪式,把叔叔裘彩贵的遗骸接回杭州安葬(详见本报17日7版相关报道)。

  70年前,中国人民经过八年艰苦卓绝的抗战,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这八年中,无数革命先烈和爱国仁人志士,为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抛头颅洒热血,前仆后继,捐躯赴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谱写了一曲曲崇高的爱国主义赞歌。这八年中,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经历了无数次惨烈的战斗,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也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八年中,无数英烈马革裹尸,埋骨他乡,甚至连名字都湮没在历史风云中。

  永康籍抗日战士裘彩贵就是其中的一员。据报道,裘彩贵出生于1915年,原隶属于国民革命军74军51师151团四连,是一名普通的下士,1938年参加抗战。1941年9月,裘彩贵在第二次长沙会战中不幸阵亡,他和上千名阵亡战士一起被掩埋在湖南长沙春华山上。令人遗憾的是,他的家人却一直不知道埋骨的具体位置。

  我相信,半个多世纪以来,裘彩贵的家人和亲属对他的思念一定会是挥之不去无以言表的。也正因此,裘彩贵牺牲后,他的侄子裘文通才会找来叔叔生前穿过的衣服做成衣冠冢,以此寄托对逝者的哀思。我也可以想象,家人和亲属回忆起裘彩贵生前的音容笑貌时“碎碎念”的场景,正如裘文通所说,“叔叔抱着女儿在家门口玩的景象,我这辈子都不会忘记。”

  令人欣慰的是,哪怕经历了74年漫长时间的找寻与等待,亲属最终还是盼来了裘彩贵魂归故里的这一天。在相关部门的努力下,包括裘彩贵在内的106名浙江籍抗战将士的骨骸,将于周末被带回杭州安贤园放置,供亲人和市民祭奠。这是抗战将士家属之幸,更是浙江人民之幸。将士们的在天之灵,想必也可安息了。

  让抗战将士魂归故里,是我们应尽的职责。今年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这一举止更深层次的意义,在于提醒我们:铭记历史,勿忘国耻。可以说,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先烈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们在缅怀先烈、追忆亲人的同时,应当深入挖掘抗战将士们背后不为人知的历史,并将之作为宝贵的财产予以珍藏,代代相传,警醒后人;更应怀着一颗感恩的心,珍惜当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永康日报 大家说吧 00003 2015-07-18 永康日报2015-07-1800006;永康日报2015-07-1800011;永康日报2015-07-1800009;永康日报2015-07-1800012;6279 2 2015年07月18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