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日报 数字报纸


00012版:永报佳缘

文章导航

  山沟沟飞出“金凤凰”,不一定像电视上说的不堪

  且听永城“凤凰男”来“唱反调”

  □ 记者 翁俏 胡双瑰

  成为别人口中的“凤凰男”,张松(化名)其实并不介意,倒是时下大众的过分解读让他觉得“太委屈”:“就算电视剧剧情和网上传言都是真的,也不能就这样和整个群体画上等号吧。”

  出生于西北农村的张松今年33岁。在条件有限的农村老家长大,他很早就养成了隐忍懂事、踏实质朴的性格。更是明白努力读书对改变人生的重要性。学习成绩优异的他最终跨进了大学校园。

  见惯了黄土坡的张松喜欢江南的秀美,不仅选了浙江的大学,还一待就是7年,一直读到了硕士研究生。2010年,张松在校园招聘中被一家永康企业“相中”,这才正式成为一只落户永康的“凤凰”。

  因为学的是园林专业,张松的工作挺忙碌,可他却从不抱怨。所以在同事和朋友们看来,作为凤凰男,张松身上确实有一些鲜明的性格标签,比如话不多、能吃苦、节俭朴素等。可要说野心之类的,还真没感觉出来。“我现在工作生活都特别充实,既没空自卑,也没时间酝酿野心。”张松打趣道。

  在永康5年,张松颇为满意这种“上班忙工作,下班忙充电”的生活状态。可他在老家的父母却“不是很满意”。“主要就是说我老大不小了,既然工作稳定了,就该认真考虑终身大事。”张松腼腆地说。

  张松也不是没认真考虑过。想在永康安家落户的他,其实很想找一个本地女孩,可“凤凰男”的定位让他很无奈。“其实我现在收入稳定,今年还领了人才公寓钥匙。老家虽然不富裕,但也不需要靠我一个人养家。真不可能出现电视上的那种情节。” 不过张松的心态倒也轻松,“成家就像养花,只要好好地浇水施肥,时机一到花自然就开了。我现在要做的,就是静待时机吧。”

  别戴有色眼镜看待“凤凰男”

  嫁给凤凰男,真的是嫁给苦难吗?这么看来,也不尽然。一个人的成长环境会对性格和生活习惯产生影响,但如果因为这点,就将那些通过知识改变命运,以不懈努力追求美好生活的农家子弟统统扣上“凤凰男”的帽子,带着优越感对他们评头论足,那只能说明有些人依然在讲“出身论”。

  “凤凰男”出生的那个家,随着城乡差距变小,观念和习俗日渐趋同,已不像有些人想象的那么落后,更不会如电视剧中渲染的那么愚昧。如今,城里的妈妈会用手机“摇一摇”,乡下的婆婆也能玩转视频聊天。

  所谓“凤凰男”身上的种种“劣迹”,其实并非他们独有。世上的男人有千百种,性格各种各样。不分什么地域和出身,不能单单对着“凤凰男”有偏见。况且,婚姻本来就是互相的责任,对等的付出,既然两个人因为相爱走到了一起,就不应该“以己之长攻彼之短”,你嫌他出身贫寒,他怨你娇气任性,这样的互相指责最终都化为致命伤害。

  别戴着有色眼镜去看所谓的“凤凰男”,别轻易将一个个上进的年轻人贴上另类的标签。很多当年的“凤凰男”如今成了商界政界精英,成为让男人女人都艳羡的“钻石男”,有眼光的美女千万不要错过这种“潜力股”哦!

  几部都市剧的热播,让“凤凰男”的概念渐渐被大众熟悉。银幕中的他们,总是在婚姻生活中,因为悬殊的生活背景而风波不断。不久前,一篇“金华极品凤凰男择偶贴”更是把这个群体推上了风口浪尖。这些出身普通,几经辛苦考上大学,毕业后留在异乡城市工作生活的凤凰男们,难道真如外界所说般,虽然吃苦耐劳爱拼搏,可内心却野心勃勃又自卑吗?

  ■记者手记


永康日报 永报佳缘 00012 2015-07-17 永康日报2015-07-1700006;永康日报2015-07-1700007;6073;永康日报2015-07-1700008;永康日报2015-07-1700009 2 2015年07月17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