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网传“吃荔枝被查酒驾”,是真的
交警说,那只是口腔内发酵的酒气,几分钟就消退了
实验
器材
荔枝
酒精测量仪
□记者 章芳敏 周灵芝
吃哪些食物会导致酒驾?
有资料表明,很多食品、饮料、药品中都含有酒精成分。
药品类:藿香正气水等一些中成药的成分中含有酒精,易被测出“酒驾”。一些注射液也含有乙醇,比如氢化可的松注射液、尼莫地平注射液、血栓通注射液、尼麦角林注射液、多西他赛等。食用口腔清新剂、漱口水漱口后易被测出“酒驾”。
食物类:豆腐乳、果啤(配料里有啤酒花)、醉蟹(螺、虾)、啤酒鸭、酒酿圆子、糟鸡(肉)等。中国菜的烹调习惯在很多菜的烹调过程中要加料酒,加得多的话也可能被测出酒驾。另外,含糖量高的苹果、香蕉、梨等,如储存不当,也会产生酒精。
《中国药典》记载表明,大约有下列品种含有酒精:藿香正气水、正骨水、十滴水、消咳喘糖浆等口服液;寄生追风液、十全大补酒、舒筋活络酒、胡蜂酒、国公酒、冯了性风湿跌打酒、三两半药酒等酒剂;云香祛风止疼酊、姜酊、颠茄酊、远志酊等酊剂。不包括外用的酊剂、搽剂、喷雾剂等。
眼下的荔枝又便宜又好吃,大受市民青睐。不过,近期一则“吃荔枝会被酒驾”的消息在网上和微信朋友圈内广泛流传,事实真是这样吗?
在市交警大队双股金钗中队的协助下,记者经过实验发现,吃荔枝确实会导致吹气酒精含量超标,达到酒驾甚至醉驾标准。不过这种“酒驾”或“醉驾”的时间非常短。除非你的运气背到了“姥姥家”,当时你坐在车上吃荔枝,吃过多荔枝刚发动车子,交警就拦住了你,而且当时交警的手上还拿着酒精测量仪,不容你说一句话立马让你就朝仪器吹气。这其中只要一个环节有那么一点点磨蹭,那“酒驾”或“醉驾”就缠不上你。
喜欢吃荔枝的王小姐在连续吃了3颗荔枝后,立刻对着酒精测量仪猛吹,测出酒精含量为41毫克/100毫升,达到了酒驾标准。
过了2分钟,王小姐再次进行了酒精含量测试,酒精含量降至8毫克/100毫升。4分钟后,她又进行了测量,已测不出酒精含量,测量仪显示0毫克/100毫升。
程女士接着实验。她在吃了1颗荔枝后,吹出来的气体酒精含量是8毫克/100毫升;吃了2颗荔枝后为15毫克/100毫升;吃了3颗荔枝后为30毫克/100毫升;在吃了5颗荔枝后,吹出来的酒精含量是42毫克/100毫升(见左图);2分钟后降至4毫克/100毫升,3分钟完全降至0毫克/100毫升。
实验证明,吃荔枝的确会“被酒驾”。按照《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酒精含量达到20毫克/100毫升但不足80毫克/100毫升,属于饮酒驾驶。实验中无论是童先生、还是王小姐、程女士,在吃了荔枝后都被测试出的了酒精含量超过酒驾标准。但不同的人吃荔枝后测试出的酒精含量是不同的,有的人吃一颗就会“被酒驾”,有的人吃了三颗才被测出酒驾。
吃一颗荔枝就达到酒驾标准
童先生吃下1颗荔枝后,一旁早已准好酒精测量仪的交警立马让童先生朝着仪器吹气。测试结果显示酒精含量是60毫克/100毫升。按照《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酒精含量达到20毫克/100毫升但不足80毫克/100毫升,属于饮酒驾驶。童先生测试出的酒精含量已符合酒驾标准。
过了1分钟,交警让童先生再次对准酒精测量仪吹气,此时酒精含量降至了13毫克/100毫升,这就不符合酒驾标准。
吃下荔枝后的第2分钟,交警再次用酒精测量仪对童先生进行了酒精含量测试,结果酒精含量降至6毫克/100毫升,比刚才的酒精含量低了一倍还多。
第3分钟,酒精测量仪已完全测不出童先生的酒精含量,仪器显示童先生的酒精含量为0毫克/100毫升。
个体不同测出的酒精含量不同
荔枝这样的水果,本身并不含酒精,那么为什么吃下荔枝会产生“酒驾”的后果呢?市中医院朱杭溢介绍,荔枝很甜是因其含有较高的糖分,荔枝肉又被一个外壳包住,糖分经无氧呼吸后,会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当你把摘下来的荔枝放一段时间,掰开后就能闻到浓浓的酒精味,这是酒精来源的途径之一。”
“另一个来源是,我们在吃荔枝的过程中,口腔中的很多酶会对荔枝的糖分进行分解,分解出酒精,并在口腔里迅速发酵。所以,当我们吃完荔枝后,马上进行酒精含量测试,就会测出含有酒精含量。”朱杭溢说。
那么,为何测得的酒精含量短时间就会迅速降低?朱杭溢分析,因为人的胃里含有盐酸,酶到了胃里就立马“扛不住”了,无法再进行发酵,导致过了几分钟后,原本的酒精含量数据就消失了。“每个人的体质和每颗荔枝的情况都不一样,导致吃荔枝后,测出的酒精含量就有差别。”他说。
“吃荔枝被查酒驾”是“糖”惹的祸
有市民担心,万一交警在拦酒驾时分不清是真酒驾还是“被酒驾”怎么办?对此,双股金钗中队队长郑留根说:“吃荔枝测出来的酒驾和真正喝酒测出来的酒驾,实质上是不一样的,喝过酒的驾驶者,血液中是会含有一定量的酒精的,酒精会通过血液支配大脑,影响行车安全。而荔枝只是吃的时候口腔内会有发酵出来的酒气,而不是真的喝酒了,驾驶者的血液中不会含有酒精,也不会影响驾驶安全。”
对于市民开车前是否可以吃东西的担忧,郑队长表示,像荔枝这样开车前吃了会测出酒驾的食物,不要过分担心,真的碰到这种情况可以向工作人员反映。吃荔枝引起的“酒驾”行为非常短暂,一般情况下5分钟之后再测,酒精含量肯定会消失,所以民警会间隔几分钟后再对其进行酒精含量测试,并按法律程序鉴别,如果确定不是饮酒开车,将不予处罚。
郑队长还提醒各位驾驶员,酒后驾驶用“吃了荔枝”这样的借口是不可行的,因为血液检测才是判断驾驶人是否酒驾的最终依据,而酒精进入血液的唯一途径便是饮酒,那些想用喝了藿香正气水、吃了蛋黄派这类理由蒙混过关的人,血液检测便能测出真假。
真酒驾还是“被酒驾”很容易分辨
相关链接
实验
人员
童先生
王小姐 程女士
实验
目的
吃荔枝后酒精含量测试
是否会达到酒驾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