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日报 数字报纸


00002版:时政新闻

文章导航

  治村导师山村行 竹交椅上说民宿

  □记者 楼蕲

  西溪镇棠溪村党支部书记陈小红有个梦想,全村都知道,也都支持。

  陈小红的梦想,就是以“伞伞的棠溪,浓浓的乡愁”为主题,把全村的美景利用起来,开发出具有当地特色的旅游线路。

  棠溪村位于我市东北角,海拔900多米,是我市地势最高的山村,素有“永康西藏”之称。清澈的棠溪上,悬挂着千朵色彩绚丽的“伞花”;肥沃的山地上,有一块充满农味的农耕文化体验区。此外,“山娃石绘秀”“天使国度”“寂静森林”等十余处特色景点,处处彰显了棠溪的美丽。

  10日,棠溪村刮着大风,下着大雨。这并没有影响陈小红的心情,她在老祠堂摆下了一张张竹椅,满心期待和激动。

  下午3时,一群特殊的客人——我市7名治村导师团成员准时出现在老祠堂,为陈小红的梦想出谋划策。

  “哎呀,这里的风景真好,让我仿佛真的来到了西藏。”治村导师团成员、石柱镇塘里村村支书孙朝厅一落座,就夸起棠溪村的美景。他非常“眼红”这里的旅游资源:“恨不得全搬回村里。”

  “有得天独厚的资源,并不意味着就能开发好。旅游产业的发展不是光靠投资就能见效的,需要一个过程和属于自己的风格,更要有创意,不知道陈书记的创意是什么?”孙朝厅夸奖完,就直奔“巡诊”主题,问起了棠溪村现阶段的打算。

  “我们想发展民宿,吸引游客前来观光、消费,让村民致富。可没有具体的思路,请各位导师帮忙‘把把脉’。”陈小红连忙把困惑了自己很久的难题抛了出来。

  “这可不行,要发展民宿,思路最重要,要想好选择什么样的客户群。客户群不一样,民宿的基础设施就不一样。旅游团喜欢便宜的民宿,散客喜欢温馨、有人情味的民宿。选择旅游团,前期投入不必过大,不然收益会减少。选择散客,就要做细做精,投入会高很多,收益也更高。”一听到是关于民宿的问题,治村导师团特邀嘉宾、前仓镇大陈村村委会主任陈泽胜立马接过话茬。

  “民宿是有‘温度’的,和酒店不一样。酒店把房卡交给旅客就可以了,但民宿不行,要让旅客体验到当地的风俗,吃到当地的特色食品,感受到家一样的‘温度’。特别是散客,来住民宿,如果只有一张床怎么行?最好配上书房、客厅、厨房,能让他们住得舒心,住得久。”陈泽胜结合大陈村民宿建设经验,为陈小红开“良方”。

  “说得好,对我们发展民宿的思路很有帮助。”陈泽胜的“良方”,不仅让陈小红喜不自禁,连旁听的村民都忍不住拍手叫好。

  雨越下越大,陈小红的笑容却越来越浓。治村导师们对棠溪村如何发展民宿提出了各自的建议,让她受益匪浅。

  趁着这个难得的机会,来自西溪镇寺口、后岗头等村的村干部也抛出了困扰许久的治村难题,治村导师团的导师们结合实际,引经据典,一一帮他们“把脉问诊”。

  据悉,西溪镇是我市治村导师团“巡诊”山乡行的首站。接下来,治村导师团将深入全市各个村,通过“传帮带”的形式,提高其他村支书、村委会主任的治村能力,并现场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


永康日报 时政新闻 00002 2015-07-15 永康日报2015-07-1500007;永康日报2015-07-1500011 2 2015年07月15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