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日报 数字报纸


00007版:先锋榜样

文章导航

  徐美儿:用爱让贫困孩子在阳光下成长

  市委宣传部、文明办、本报联合寻访身边感动

  □记者 徐敏 陈智颖

  8日,一场特殊的暑期夏令营活动在花街镇吴坑村文化礼堂开启。此次参加夏令营活动的孩子都是来自我市各个乡镇的农村贫困学子。在他们这几天的活动中,一直有位笑声爽朗、亲切的阿姨陪伴身边,陪他们吃饭、陪他们睡觉、陪他们玩乐。这位阿姨就是徐美儿——永康阳光爱心义工协会的会长。

  爱好摄影

  开启公益帮扶之旅

  2009年7月以前,徐美儿是一个偶尔玩玩摄影、过着“三点一线”生活的小护士。一次偶然机会接触到贫困孩子,让她对这些孩子有了一分割舍不下的牵挂。那些让她泪流不止的孩子,使她无法漠视,无法远离。

  于是,徐美儿开始了一人一相机的调查、帮扶工作。“爱是世界上最容易沟通的语言,我没有财力将这些孩子一个一个帮助,那我就做一座桥吧,一座爱的桥,一座可以让更多的人愿意走近这些孩子的桥。”徐美儿这么想,也这么做。

  为了真实展现孩子的状况,徐美儿一下班就一个人背着相机往孩子家里跑,甚至一连几个晚上住在孩子家里。这几年来,徐美儿背着相机调查的足迹踏遍了舟山镇、西溪镇等的几十个村庄,从500多名孩子中筛选出了130多名特别贫困的孩子,帮他们与爱心人士一一结对。这样的坚持,感动了很多人,也吸引了很多人加入了这个爱心队伍。

  2010年7月6日徐美儿创办了阳光爱心社,这是一个非官方、非盈利的公益团体,其帮扶对象主要是来自贫困家庭的孩子,尤其是那些没有父母、残疾、没有户籍的贫困儿童。志愿者们以摄影为主要方式传播贫困儿童信息,帮助爱心家庭一对一、无缝结对。“希望这些一笔笔爱心人士的助学款能转换成孩子求学的动力,多学点知识,努力掌握技能,改变自己与家人的命运。”徐美儿说。

  在做公益过程中,徐美儿发现,仅仅物质的给予是不够的,他们更需要精神的关爱和滋润。于是,她与爱心人士协作,组织了一个月一次的关爱等等一场场有意义、暖人心的活动,让这些孩子真正在阳光下成长。

  爱心力量

  成就一个又一个奇迹

  在公益之路上,徐美儿发现,要想改变孩子的命运还需从孩子的家庭入手。2013年,秉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理念,她与志愿者一起,开创了新的公益模式,开设了阳光爱心农场,让一些贫困家庭通过自食其力,有尊严地获得帮助。

  因为心怀坚持公益的信念,徐美儿创造了一个个爱心奇迹。

  因为父亲早逝、母亲患精神障碍住在三院,年仅14岁姐姐李巧莉和8岁的妹妹李蕾媛只能在破旧的房子里相依为命。2009年,徐美儿获知姐妹俩的遭遇后,她通过微博、微信等方式向社会呼吁,帮助姐妹俩的母亲从死神边上拉了回来,又帮助姐姐解决学费问题。如今姐姐李巧莉已经成为了一名自强自立的大学生,妹妹则成为古丽学校成绩优异“跳级生”。在这对姐妹眼里,徐美儿就像是她们的母亲一样。

  2014年,阳光爱心义工协会正式成立,徐美儿成为了协会的会长。为了能让孩子们更好地成长,也为了整个爱心团队更好地发展,徐美儿放弃了自己的工作,把公益当成了自己的事业。从拍摄第一个贫困孩子开始,徐美儿一直自掏腰包做公益,自掏腰包外出学习,引进先进的公益模式。2014年11月,协会被评为“金华市首届十佳青年公益社会组织”。

  这条公益之路,一走就是6年。但徐美儿知道,这条公益之路,对她来说,要走一辈子。

  6年来,徐美儿从一个人一部相机的单干,发展到成立了永康阳光爱心义工协会,带领100多位志愿者,500多位爱心人士一起参与爱心帮扶活动。

  徐美儿用图片和视频的形式,记录贫困孩子的真实情况,并通过自己博联社、QQ空间、微博、微信等形式传播,让全市130多名贫困孩子得到爱心人士的结对帮扶。


永康日报 先锋榜样 00007 2015-07-13 永康日报2015-07-1300006;永康日报2015-07-1300005 2 2015年07月13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