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马兰珍堰头小学校长
融合教育培养流动花朵
马兰珍深信: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生存的理由,每所学校都能找到自己的发展支点,每所学校都是潜在的特色学校。她总是鼓励教师们:请相信我,给我一定的时间,我一定能找到堰头小学发展的支点,一定会描绘出适合堰头小学发展的蓝图。
□记者 颜元滔
迷茫中探寻融合教育
堰头小学位于经济开发区,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这所学校生源的特殊性,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占了绝大多数。学校12个班518名学生,513人是新永康人,来自18个少数民族地区。
“这些来自不同地域,学习基础、家庭教育、民族文化背景不同的学生,有着许多不融合的现象。可以说,12个班就像12盘散沙,缺少凝聚力。”在马兰珍看来,这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难度大的主要因素,对学校的正常管理提出了严峻挑战。
能否打造一个适合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习成长的天堂?
2010年下半年,马兰珍查阅了大量的理论书籍,其中一份上海科学研究院的学术报告,其中提到了“融合”这个词,让马兰珍产生了极大的兴趣。随后,她又查阅了美国社会学家帕克的研究成果,他提出的“多元文化论”认为,移民者将其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社会经历和价值观念重新塑造其生活的地点,有助于建构多元化的社会和经济秩序。这一理论给了马兰珍启发:堰头小学的生源状况也是如此,学校应该从让学生融合促进、融合成长着手。
2011年夏天,在暑期师德培训活动中,马兰珍带领全体教师进行了“堰头小学的出路在哪里”的大讨论,首次提出“融合教育”的理念,鼓励教师用辩证的眼光看待学校的发展。
“堰头小学的生源特殊性,注定了学校办学理念与其他学校的不同,只要用心,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定能盛开出‘独一无二的雪莲花’。”马兰珍说,只有让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有归属感,被充分尊重与接纳,享受到公平教育,才能打造出具有特色的一流品牌教育。
为了让学生更快地融入学校生活,堰头小学给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起名“流动的花朵”,还给他们起了一个响亮的口号:“我是流动花朵,我很优秀。”
尊重差异,让学生绽放同样的精彩
学校发展定位明晰后,马兰珍从教师队伍入手,开始了打造堰头小学的蜕变之路。
2010年秋,堰头小学的教师团队由16位正式公办教师和12位代课教师组成,基本上每班一位公办教师带一位代课教师。当时,教师们很迷茫,觉得看不到未来和希望,抱着过一天是一天的心态。有一位教师在QQ签名上写下了这样的感叹:“我们是真的没有学生了!外地的学生教得再好有什么用?”
针对这一状况,2011年,马兰珍提出了“以‘阳光愿景、阳光处世、阳光工作’为教风,打造阳光教师团队”的思路。
在教学中,马兰珍提出“尊重差异,让不同的民族花朵绽放同样的精彩”的融合课堂理念,面对基础迥异的学生,教师们深信:“没有不好的民族花朵,只有不同的民族花朵。”他们开始采取“小步子教学”方式,有针对性地开展小步子集体备课,将课时目标进行细分,将较大较难的问题分解;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对难理解、难掌握的知识点,教师们放慢教学进度;重新整合教学内容,制定小步子教学目标,想尽各种教学方法,为学生降低难度。
同时,该校从科研入手,围绕“融合教育”的核心理念,组织教师开展了国家教育部子课题《小学外来建设者子女心理融合的研究》,教师参与面达100%。该课题还获得了金华市二等奖。
融合教育的研究,使得教师们心中一亮,觉得学校有目标、有发展、有奔头,增强了教师的凝聚力。初见成效后,学校进一步拓展,相继开展了《让“民族花朵”共享阳光——小学外来建设者子女融合教育的研究》等省级、金华市级、永康市级10个课题的研究,至今7个课题已顺利结题,均获奖。
融合教育的研究,更新了教师的教育理念,提高了教师的平等意识和职业幸福感,也让师生找到了支点,让“民族花朵”的就学氛围更融洽了。
于细微处关注学生点滴成长
作为一名校长,马兰珍必须思考的是学校的发展方向等大问题;而作为一名女校长,马兰珍又有着女性与生俱来的细腻。
有一次,一名二年级的学生在上学路上很不开心地踢着鞋子。马兰珍看到以后,就上前问他怎么回事。原来,学生的妈妈给他买了一双新凉鞋,但是当天早上他想穿新鞋,却发现新鞋子被藏起来了。为此,他很生气,于是一边走路,一边踢鞋子,想早点把鞋子踢破,就可以穿新鞋。
马兰珍帮他系好鞋带,开导他说:“鞋子买来肯定会给你穿的,只是现在穿凉鞋还太早,妈妈是爱你,怕你着凉呢。”学生听后,开心地笑了。
有了这次的经历,马兰珍发现,坐公交然后走路去学校是接触学生很好的机会。于是,她每天5时40分起床,坐16路的最早一班车,雷打不动。
两年前,还是在去学校的路上,马兰珍看到两个小女孩蹲在路边看试卷,一个97分,一个68分。考了68分的小女孩哭得很伤心,因为爸爸骂她是笨蛋。
马兰珍蹲下来,耐心地给她分析试卷:这道题是因为粗心,进位没有进;这道应用题没有答,以后记得题目都要做完。“相信马老师,下次你就可以考86分,再下次争取考100分。”马兰珍鼓励道。
现在小女孩已经上四年级了,她的成绩突飞猛进,在班级里名列前茅。
为了让学生健康成长,堰头小学先后创设了“民族花朵心灵小屋”“家长心理工作坊”“阳光妈妈俱乐部”“阳光家长博客”“阳光家长QQ群”等平台,还开设了家长心理健康教育讲座、“阳光妈妈博客”,对家长进行理论指导。同时,通过“家长心理工作坊”对家长进行实践引领。此外,组织开展“亲子活动课”“阳光家长”评选、“阳光家长札记”编订、“阳光家长论坛”等系列特色活动,从学生心理问题形成的根源抓起,帮助家长懂得聆听孩子的心声,了解孩子的需要,传递关怀,促成亲子间和谐融洽的关系,提高家长家庭教育的能力,力争让每一位“流动花朵”健康成长。
“最美”教师推荐电话:
87101242 88900000
邮箱:279873154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