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仁医风范 感动永医”人物巡礼(六)
夏丽美:用真爱奏响生命乐章
夏丽美是市一医产科主任,主任医师、永康市名医,从事产科工作已有30余年。同事和患者对她的印象是温柔、善良、大方,但共事不久,他们便惊讶地发现,夏丽美遇事冷静,内心从容,与其柔弱的外表并不相符。现在,她快到退休年龄,仍然24小时为病人开机,亲自参与高危产妇的抢救工作,不遗余力带领科室成员前行,做人做事真的是蛮拼的。产科医生这份“迎接新生命”的工作,产科这个“生命的始发站”,都在她的诠释下变得更加鲜活。
□记者 陈慧 通讯员 吕艳霞
坚持平凡屡创生命奇迹
产科表面平静,实则暗潮涌动。市一医产科常常接到胎位异常和脐带脱垂的高危产妇。夏丽美常和同事强调,对待高危产妇,要多角度想问题,采取全面高效的应对措施,因为谁也不知道下一秒将会发生什么。
上月,一名羊水过多的孕妇送入医院时突然羊水破裂,脐带随着羊水的急速流出而滑出阴道口外。由于脐带是为胎儿供应氧气和血液的唯一通道,脐带脱垂时因为脐带受压胎儿随时可能死于子宫腔内。当时,除紧急剖宫产外别无它选。
医生检查发现该孕妇胎儿胎心异常,胎心每分钟只有70—80次(正常胎心范围是120—160次/分),夏丽美考虑到情况危急,立即紧急呼叫,组织救援队伍,将原本5人的急救队伍增至10人,其中还包括两名小儿科医生。救援团队以最快的速度为产妇行剖宫产术,从决定手术到取出胎儿只用了5分钟。新生儿重度窒息,好在小儿科医生事先早已在场,当场进行紧急抢救,患儿状况很快开始好转,并送往新生儿科继续治疗。
夏丽美长嘘一口气说,还好当时及时送往医院,要不然小孩性命难保。急救后,她本来可以喝口水休息片刻,准备下班。谁知道又送来一名产妇,是个外来民工,生第3胎。此时该产妇已在家屏气数小时而孩子仍然未生出来。到医院时产妇脸色苍白、呼痛不已且不时屏气。入院后检查发现胎儿的一只手在阴道里,孕妇胎位不正,是不能经产道分娩的忽略性横位,必须立即剖宫产,否则可能造成子宫破裂危及母儿生命。当时情况危急却人手不足,夏丽美得知情况后二话不说,叫上其他医生赶往手术室,顺利为产妇剖宫产分娩出孩子。
产妇在分娩过程中还常常会发生肩难产等状况,就是孩子的肩膀比头宽,没办法顺利生产。夏丽美在平时就一遍遍地组织科室成员学习,反复练习 “曲大腿”“耻骨上加压”等处理肩难产的举措,确保遇到肩难产时万无一失。
想起手术中惊心动魄但完美收官的急救镜头,同事们都很钦佩夏丽美的严密策划,规避手术风险的方式。她说,对于手术自己也是充满敬畏,毕竟在手中的是一个个鲜活的小生命,所以就在平时工作中不断改良,一步一脚印做好做踏实,努力无愧于患者对医者的信任。
过硬技术打造产科品牌
市一医产科副护士长吕田英与夏丽美共事10余年。细数共事的点滴,她说:“夏主任1983年大学毕业后,一直从事产科工作,积累了比年轻同事更多的临床经验,经常慷慨地把它们传授给年轻医生,性格大气,很受科室成员欢迎。”在科室或是在门诊,要是同事们或者患者向她请教,总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他们常惊讶于她开阔的思路和独到见解。
在团队建设方面,夏丽美与产科护士长俞静一同安排科室人员培训,一再规范危急状况的应对措施,强化心肺复苏等基础但实用的急救方式。平时,夏丽美常鼓励年轻医生在实践中多学习、多查房、多与病人交流,提升判断疾病的能力,因为在她看来,这种能力需要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
这几年,市一医产科在夏丽美的带领下发展高歌猛进:2013年产科成为我市唯一的孕产妇急救中心,承担起全市危重产妇的急救重任。2007年产科建起了VIP病房,为条件宽裕的家庭送去一条龙服务,患者产时、产后都有专业的医护人员悉心照料。病房内还有独立的卫生间、沙发、电视机,有的还有会客厅,供产妇休闲娱乐。目前,VIP病房运营状况良好,常常出现房间供不应求的局面。
近期在国内医院注重服务质量的大背景下,夏丽美带领科室成员提升服务质量,如为外来务工人员送去温暖,为艾滋病妈妈付出更多的关怀,在社会上取得了不错的反响,这些反响持续激励着医护人员,立足于专业知识,在自己的服务领域精益求精。
如今,夏丽美已到了快退休的年龄,但是手术还是排得满满当当。“这几天,住院部走廊上常放着近30张加床,一个接一个自然分娩或剖宫产,按时在5点半下班都是件奢侈的事!”一名产科医生如是说。所以,接受记者的采访后,夏丽美又要抖擞精神,进病房为病人做顺产检查。这种工作强度在所有人看来都是“蛮拼的”,但听到这些夸奖的话,夏丽美和以往一样微微一笑,轻描淡写说道:“我们在其位谋其职,真的没什么值得表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