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外来务工人员锐减 集体经济遭遇滑坡
李二村欲借边界优势突围
城西新区李二村,与武义桐琴交界,几乎被桐琴、城西新区、李店、临溪等工业功能分区环抱,造就了其地域环境的特殊性。最多时,村里在册的外来务工人员超3000人,而本地村民仅有1200多人。
在工业功能分区经济的延伸辐射下,李二村每年靠市场和工业小区出租的收入就有200多万元。不过,曾在工业经济发展中尝到甜头的李二村,如今也面临一个难题:村集体经济发展遭遇瓶颈,单靠收租维系的集体经济发展后劲不足。
晒谷场变身商贸城
村民每年领分红
李二村综合市场内,各类百货一应俱全。生活在这里的人们“足不出村”就能买到各种生活所需品。据了解,综合市场的前身是晒谷场,占地面积2万多平方米。综合市场的摊位租赁和工业功能分区的厂房租赁,成为李二村集体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
“由于附近工业区集中,离武义又近,交通便利,许多外来务工人员会选择租住在村里,房租也成了不少村民一项可观的收入。”村支书李其亮说,外来务工人员密集,也极大地带动了果疏、服装、生活用品的消费。
李其亮告诉记者,以前村里没有集市,自2010年村里建起综合市场,赶集者才慢慢聚拢起来。后来村里约定农历逢三、逢八集市,地点就设在综合市场外的露天空地上。每逢集市,城区、武义的商贩纷纷赶来,邻近村庄的村民也会来赶集,特别热闹。综合市场内的摊位多为长摊,照合同约定,长摊三年一租。如今,最高的摊位年租金达3万元。
为了规范综合市场运营,村里还成立了市场管理委员会,配备5名管理员,负责场地维护、纠纷解决、消费投诉等工作。
集体经济收入可观,村里包揽了村民医保和社保费用,每位村民每年还能有1000元的分红,60岁以上老人还有慰问补助。
集体经济遭遇滑坡
另谋出路势在必行
尽管在外人看来,综合市场的人气依然不错,但村两委已嗅到一丝隐忧,今年尤为突显。
“受经济下行、企业‘机器换人’等因素影响,如今村里的外来人口减至2000余人,消费能力下降明显。加之附近一些小综合市场崛起、网购风行,市场人气已大不如前,集市临时摊位租金开始下降。说实话,如果没有新路子,李二村最风光的集体经济时代已过去。”村委会主任李哲说。
李哲的话并非危言耸听。由于人气不足,村两委成员普遍认为,明年综合市场的摊位租金必将有所下滑。为此,他们也在积极寻找出路:一方面,不断优化村庄生活环境,让更多外来务工人员留下来;另一方面,计划对综合市场进行整改提升,将其打造成现代化商贸综合市场,做强边界经济、繁荣夜市经济等。另外,将村民分散种植的承包土地流转给村集体经营,进一步整合资源,以公司化模式发展现代农业、高效农业。
本报“边界行”第一采访组记者
何福安 胡鹏 周灵芝 施娟 颜元滔 李争鸣 程高赢 林群心
李二村的综合市场人气已大不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