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日报 数字报纸


00004版:永报边界行

文章导航

  “边界行”系列报道(5)

  村民热衷集体事业 温情故事时常上演

  边界小乡村十年未闻吵架声

  6月26日,城西新区前新屋环村公路的小桥边,两位老农正在聊天。此刻,他们正坐在永康地界,脚却放在武义地界。

  就是这样一个溜个圈就走出了永康地界的小乡村,却充满着温情。安居乐业的村民以良好的民风带动村风,推动着整个村庄的和谐之风。

  儿媳抢着照顾公婆

  “妈,你腿不方便就少走动,有什么事告诉我,我帮你做。”夜幕降临,村民李明君端来了一盆水,准备给婆婆马爱菊洗脚。

  今年69岁的马爱菊, 6个月前她被查出腿骨坏死,做了手术后一直行动不便,即使拄着拐杖行走依然艰难。从她入院的那天开始,大儿媳李伶俐和小儿媳李明君就抢着付医药费,抢着照顾。

  无独有偶。村民周联合和周联生兄弟的母亲病了,两个儿媳妇抢着尽孝,端茶倒水、洗澡换衣,伺候得比亲闺女还要周到。

  “儿媳妇抢着照顾老人的事很多,村里从没有发生过儿女弃养老人的事。”前新屋村党支部书记谢炳贤说。

  村民抢着出钱出力

  正是栀子花开的季节,漫步在干净整洁的前新屋村,远处随风飘来的花香沁人心脾。村内的健身广场上,整齐摆放着各类健身器材。晚饭后,三五成群的人就围在一起,一边聊天一边健身。

  “村里300多人,常年没人打麻将小搞搞,邻里间或者是婆媳间的吵架声也至少有十年没听到了。”谢炳贤说,春节大伙难得空闲在家,想打麻将小搞搞却凑不齐一桌。可要是村里开会,想募捐清塘修路,家家户户都会派代表参加,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

  之前搞新农村建设,村集体经济薄弱,缺少启动资金,村民就捐了16万多元。今年,村里打算在村口修建休闲公园,村民又开始主动募捐了。

  互帮互助故事常上演

  良好的村风促成了前新屋村特有的民风,村民互帮互助、互敬互爱的故事经常上演。

  早些年,村民黄振绿遭遇车祸,昏迷了三天三夜,康复遥遥无期,妻子带着儿子远走他乡。“大伙帮我凑齐了医疗费,还轮流做我的思想工作。”每每想到这点,村民黄振绿的心里就暖暖的,“我住的这三层小楼,也全靠大伙帮忙给盖的。”

  房子虽然没有装修,可住着宽敞亮堂。如今,黄振绿重新组建了家庭,女儿今年10岁了,正在上小学。因为身体欠佳,家庭经济一直不好,村民又资助他的女儿上学。


永康日报 永报边界行 00004 2015-07-02 永康日报2015-07-0200005;4689 2 2015年07月02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