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日报 数字报纸


00003版:大家说吧

文章导航

  自拆违建,这个头带得好

  东城街道大塘王党员干部带头自拆违建,这个头带得好(详见本报16日1版相关报道)。

  拆违有“天下第一难”之称,这不是没有道理的。虽说这房子是违章建筑,可要把它拆了,估计没有心甘情愿者。如果想到有一天终究会被拆了,恐怕没人会坚持做这个无用功。很多时候,违章建房一旦获建成功,它就好像变成了一种合理的存在,最多交点钱,以罚代法罢了。在不少地方,特别是农村,违章搭建比比皆是。还有,在农村,百姓房子再多也不嫌多,都会找到它的用途。人住的只占小头,大头用来堆放谷物、存放生产资料、圈养家禽、加工作坊及对外出租,等等。造更多的房子成了很多村民的不懈追求,这房子不管是合法建筑还是违章建筑,在他们心里都是命根子。为此,因拆违引发的百姓与政府的对立冲突在全国各地时有发生。这是利益的博弈。造房子得花钱,拆了,意味着这钱就白花了,亏大了;如果房子通过出租等方式已产生收益,拆了则意味着断了财源。无论从哪个角度讲,拆违一定是阻力重重。

  违建的存在不合法、不合理,对多数老百姓来说也不公平。浙江在全省范围内开展的“三改一拆”行动,就是要打破这一顽症固疾,为谋求社会公平、推进和谐发展、科学发展扫清障碍。这是省委的一项战略决策。其意义,党员干部应比普通百姓领会更深一些。对农村违章建筑泛滥,党员干部首先应反思:自己做得怎么样?是坚持原则了还是带了坏头?从各地反映出来的情况看,农村违建泛滥,与党员干部不作为、“率先垂范”有着直接的关系。在一些违建成风的重点村,党员干部违建成了“庄主”或“地主”。因为党员干部有“大违”在先,村民搞“小违”就搞得理直气壮。党员干部只有干干净净,百姓才有可能清清爽爽。一个地方党员干部带了好头,这个地方肯定风清气正;反之,则会乌烟瘴气,一团糟。

  违建泛滥,党员干部没有带好头。而拆违难,关键是党员干部不带头。党员干部不带头,光想拆普通百姓的,普通百姓能答应吗?党员干部不拆,就甭指望他们去推进“三改一拆”工作,事实上他们也没办法抓落实。“你家那么大的违建不拆,凭啥拆我的?”老百姓只要说上这么一句话,就可以把他们直接顶回去。这话在理。党员干部不能混同于一般百姓,觉悟应该比一般百姓要高,应当先拆了自己的违建,当好表率,才有话语权。这么看来,“天下第一难”,其实是党员干部的自身之难。

  在拆违这事上,不少百姓表现得还是比较硬气的:“只要某某家的拆了,不用你们多说,我立马就拆。”这个“某某”通常是党员干部。农村基层党员干部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带头人,理应带头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树立榜样、当好先锋。群众怎么干,关键看干部。一个村有十几个党员干部有违章建房存在,说明他们没带好头,已“落后”一把,如今在拆违上不能再当绊脚石了。

  现在大塘王村的党员干部能够带头自拆违建,是以实际行动矫正思想之偏,是政治觉悟的回归。打铁尚需自身硬,喊破嗓子,莫如做出样子,这种“身教”胜过千言万语,为做好各项工作增添了底气。

  “天下第一难”,其实是党员干部的自身之难。大塘王村的党员干部能够带头自拆违建,是以实际行动矫正思想之偏,是政治觉悟的回归。打铁尚需自身硬,喊破嗓子,莫如做出样子,这种“身教”胜过千言万语,为做好各项工作增添了底气。

  □本报特约评论员

  薛建国


永康日报 大家说吧 00003 2015-06-20 永康日报2015-06-2000005;永康日报2015-06-2000011;永康日报2015-06-2000008;永康日报2015-06-2000009;永康日报2015-06-2000007 2 2015年06月20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