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我市稳步推进强农惠农工作
5年投入4亿建设农业“两区”
□记者 秦艳华
本报讯 19日傍晚,石柱镇姚塘村村民池老伯吃完晚饭,来到村边的粮食功能区内散步。“没想到农田还能变花园,瞧!这些瓶子能灭害虫,真是神奇!”池老伯漫步在向日葵怒放的路上,指着田里白色塑料瓶子好奇不已。
“田垦边种植的向日葵等植物,为益虫创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塑料瓶内的药水吸引害虫,通过生物防治技术,减少用药次数,修复生态环境,打造绿色种植区。” 我市高级农艺师、植保首席专家夏声广说,这片区块属石柱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范围,根据目标建成产粮绿色生态区,带动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今年,石柱镇共投入260多万元,对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姚塘区块进行提升,除了延续开展生物防治技术、缓控施肥、高产创建外,还将调整种植结构,安装暗管节水灌水系统,以及建设农机维修中心、育秧作业房等工程,改善农田基础设施,加强粮食生产能力。
在稳步推进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时,我市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工作也在有序推进。今年,清溪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红富士设施葡萄示范区投入200多万元,完善田间及周边养殖场的配套设施,种植格桑花并加强周边葡萄管理,做足观光旅游文章,延长葡萄产业链;黄坟坑蔬菜产业示范区西竹园精品园区投入200多万元,完善灌溉用水、联栋大棚等田间配套设施,建起蔬菜休闲长廊,吸引游客采摘,带动周边农业产业发展,提升农民收益。
“通过现代农业园区、粮食生产功能区农业‘两区’建设,能稳步推进我市的强农惠农工作。”市农林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近5年来,我市共整合资金近4亿元投入“两区”建设,并出台系列政策,每年安排不少于2000万元资金推进建设工作。
据悉,5年来,我市已整合8000多万元,建设粮食生产功能区7.67万亩;累计投入3亿多元,完成“十二五”农业发展规划中的现代农业园建设“1255工程”:即1个以上现代农业综合区,2个以上主导产业示范区,5个以上特色农业精品园,50个以上现代农业示范基地。
目前,我市已建成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创建点1个,主导产业示范区创建点2个,特色农业精品园创建点14个,48个现代农业示范基地通过金华市级验收,有力推动了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提高了我市现代农业发展水平。
近年来,我市功能区粮食生产能力得到了整体提升,去年两块高产创建田打破了金华纪录,其中一块亩产达1092.2公斤,打破了2013年浙江省水稻高产吉尼斯纪录;培育出新楼方山柿、唐先红富士葡萄、前仓提子、伟丰“两头乌”“七星牌”鸽子等特色精品生态农业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