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日报 数字报纸


00001版:要闻

文章导航

  我市打造城乡教育质量“一个样”

  加大基层教育投入 优化稳定师资队伍

  □记者 楼蕲

  本报讯 “学习成绩好坏虽然要靠学生自己,但教育条件、环境等因素也很重要。这几年,我认为乡下学校的教育质量并不比城里差,这就是我市均衡教育的体现。”10日,学生家长林玉琴说起我市目前的教育环境非常满意。她的孩子在烈桥小学上学,该校目前已实现校园网络全覆盖,每个教室配备有多媒体教学系统,教师办公室实现网络化办公,科学实验室、科学仪器室、音乐教室、图书室、计算机专用教室等配套齐全,教学环境非常现代化。

  截至去年,我市有各级各类学校280所。在校学生128588人,义务教育学校教职工4241人。全市小学、初中入学率、巩固率均达100%。

  为推进城乡教育质量均衡发展,2011年至2015年,我市每年拨出1000万元专项经费用于农村学校的教育技术装备建设,特别是去年,我市追补教育技术专项经费2326.85万元,购置电脑3219台,图书487477册。新增专用教室及普教仪器设备价值4687.97万元。同时,积极打造“阳光食堂透明厨房”,经各个层级测评,家长满意度达99%以上。

  从2010年开始,我市义务教育全面实行“阳光招生”,公办中小学实现“零择校”。同时,小学班额严格控制在45人以内,初中班额严格控制在50人以内。高中招生进行重大改革,取消省一级重点普通高中永康一中的择校生,定向招生名额达该校招生总数的100%,进一步促进了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近年来,我市以稳定优化农村、山区教师队伍为重点,有效提高农村、山区教育质量。其中,每年新录用的教师全部分配到农村学校任教。同时,实行教师城乡交流,每年城区都有100多名教师与农村教师结成“师徒”关系,开展“跟教”与“带教”活动,并抽调20余名城区学校教师到农村小学开展全职支教活动等。

  市教育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我市已初步构建了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义务教育体系,有力促进教育领域的“普惠性、公平性、有效性”。让学生迈入从“有书读”到“读好书”的发展轨道,并围绕“品牌化建设、特色化办学、精细化管理、集团化发展”的中心,朝着“均衡、协调、优质、高效”的目标迈进。


永康日报 要闻 00001 2015-06-15 永康日报2015-06-1500015;永康日报2015-06-1500014;永康日报2015-06-1500016;永康日报2015-06-1500017 2 2015年06月15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