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IT不是筐
啥都可往里装
几年前,商务智能当红,我所在的公司也投入数百万元启动了BI系统的实施。公司对该项目抱以高期望,梳理各种业务数据,组织建模,设计报表……当制作精美、动感十足的仪表盘新系统上线时,管理层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实时的数据能让经营管理透明化,能帮助企业更高效地决策。
可好景不长,两个月后,项目组发现登陆人数急剧下降,从每天几十个人下降到四五人,且均是负责BI系统数据导入的人员。经分析发现,美观的界面、快捷的加载速度、准确的数据都让用户满意,而高层不愿意使用新系统的原因竟是他们认为新系统对他们无用。比如分管销售的领导不用登陆系统,他也清楚销售的总体情况,而具体到某个城市、网点的具体销售数据,他无需了解那么细致。
传说中的热门技术为何在企业得不到很好的应用?是技术太高大上不接地气还是企业管理尚未达到应用水平?项目组经过多次头脑风暴认为,缺乏应用点是主因。随后,项目组根据公司下属基地业务相同、彼此间可比性高等特点,将BI系统定位为企业内部各业务单元进行横向实时对比的“经营绩效管理模型”,下属10余个职能部门可以登陆系统查看自己所负责的业务在整个集团的排名情况,并以此营造了你追我赶相互比超的氛围,将集团领导提出的“赛马不相马”的管理理念真正落地。
实施后,系统的用户从每天几人迅速提升到几百人,几乎每个中层管理者都养成了每天登陆系统查看分管业务具体排名的习惯,集团高层也被吸引了进来,每天查看企业各类指标在各业务单元的执行状态。
从无人问津到无法离开,BI系统的大逆转正是因为应用切入点的转变,所以信息系统重要的不是界面是否华丽、功能是否花俏,重要的是系统是否为业务提供了新价值。换句话说,商务智能并不是被大数据所替代,如何在庞大的海量数据中找出相互间的逻辑关系,挖掘出商业价值,还是要依靠商务智能系统的分析和应用。无论大数据还是商务智能,都只是工具。也就是说,IT并不是一个啥都可往里装的筐。
新技术总是充满着各种诱惑,成功应用可以轻易获得各方的认可,对企业和个人带来眼球效益。但新技术也充满了风险,我们可以对新技术进行研究、探讨,但不要在没有充分论证的情况下轻易投入,千万别被IT新技术迷失了双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