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溪小学“微慈善”传递“大爱心”
![]() |
![]() |
![]() |
![]() |
![]() |
旧货交易,跳蚤市场淘淘淘
□记者 李梦楚
低碳环保,学生爱心跳跳跳
义卖捐赠,慈善文化传传传
22日下午,西溪小学校园内热闹非凡。原来,该校第一届“校园跳蚤市场”开市啦!远远望去,一排排整齐的摊位煞是好看,吆喝生意、讨价还价的声音此起彼伏,学生、家长、老师穿梭在各个摊位间“赶集”,整个校园俨然成了一个热闹的集市。
学生跳蚤市场当“老板” 拍卖促销各显奇招
西溪小学“微慈善”传递“大爱心”
热烈祝贺第六届中国(永康)国际门业博览会盛大开幕
图①
图②
图③
图④
图⑤
“走一走,看一看,有喜欢的东西可以买来送给爸爸妈妈。”“走过路过不要错过,在本店购物还可以免费玩套圈游戏。”……22日,还未走到校门口,便听到校园内传来一阵阵吆喝声。
西溪小学少先队辅导员吕若尘说,跳蚤市场原定下午1点半开张,但全校师生早已按捺不住蠢蠢欲动的心情,这不,时间还未到,以班级为单位的小摊位在校园空地上一字排开,跳蚤市场提早开业了(见图①、图②、图⑤)!
记者在现场看到,跳蚤市场售卖的物品五花八门,有学生自己的闲置书籍、文具、玩具等,也有学生家长带来的手工作品、食品等,还有的学生带着小金鱼等宠物前来售卖。
虽然“小老板”都还是小学生,但销售时的宣传花样百出,各具特色。如五(4)班准备了购物即可免费抽奖的“诱惑”,五(1)班则使出了用零食来吸引顾客的“杀手锏”,五(2)班购物可免费玩“保龄球游戏”,三(3)班购物可以得到一支鲜花……
面对买家,“小老板”们分工明确,有的吆喝推销,有的讨价还价,有的负责算账找钱。有买家嫌贵,“小老板”就一角钱一角钱地让价,俨然是一个“生意人”。
三年级的杨欣宸第一次参加这种旧物交易活动,她把家里的课外书和文具拿出来与同学分享,虽然有些舍不得,但她说:“别人比我更需要它们,我把它们卖了,再去帮助其他有困难的同学。”
三(1)班班主任杨帆说:“自学校从两周前开始筹备跳蚤市场开始,学生们便热情高涨,从家里精心整理挑选后带来不少物品,学生家长也积极配合,有些家长还自制了灯笼、蚂蚱等手工作品,学生、家长、老师共同配合,团结协作,在买与卖、交与换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到了教学之外的乐趣。”
六(1)班摊位上摆满了书,该班学生说:“自己已经看过的书,拿来和同学们交换,或者折价变卖,这样让书发挥最大的价值,又很环保。”从孩子稚嫩的语言可见跳蚤市场在厉行节约、绿色环保方面发挥的作用也不可小视。
在摊位里摆摊还不过瘾,四(3)班学生吕慧琳想出了“移动售卖法”,带着自己的笔芯到处推销。而作为顾客,她的同班同学吕怡静转悠于不同的摊位,买了零钱包、水晶球和香包,准备带回家送给妈妈。
见到女儿在摊位里卖力推销,陈紫涵的妈妈很是欣慰:“学校开展这样的活动十分锻炼人,女儿性格偏内向,但她在活动过程中变得越来越大胆,和高年级同学交流也毫不胆怯,她还说一会儿‘收摊’了让我陪她去别的摊位转转,她回家后再还我钱。”
“这算是新的教学方式,不仅让孩子明白物尽其用的道理,更锻炼他们的交际能力,这节课的意义比孩子在教室学一天收获还多。”拿着刚买的小金鱼,六(2)班学生付梦的家长感叹现在的小孩子真是厉害,买金鱼还送鸭脖的推销方式让她根本招架不住。
“这是学校第一次举办跳蚤市场,市场上销售的物品、定价由学生和老师商量确定,从销售到成交都由学生主导,老师在旁协助。”吕若尘告诉记者,由于是初次举行,活动准备得并不完善,但师生的热情超出她的想象,仅仅一个多小时,学生们带来的物品便销售一空。
“跳蚤市场上的商品都是孩子用不着的闲置物品,通过以物换物、以钱换物的方式盘活他们的‘闲置资产’,同时也让他们树立勤俭节约、低碳生活的意识。”西溪小学副校长卢秀景表示,简单的跳蚤市场,是为了给学生创设锻炼实践平台,让学生感悟生活,让他们领略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
跳蚤市场活动作为西溪小学慈善文化进校园系列活动之一,当日活动所得收入由学生自愿捐出,通过学校固定爱心账户,作为慰问金捐赠给贫困家庭的学生。
听说要帮助贫困学生,全体师生纷纷将自己所得悉数捐出,将那一份份心意源源不断地传递。
据了解,2013年下半年,西溪小学为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将“感恩教育”作为德育教育的切入点,对全体师生全方位地实施“感恩教育”,精心培育学校“善文化”。
“感恩是一种文明、一种品德、一种责任。有了感恩之心,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会变得更加和谐,更加亲切。”秉持着这种理念,西溪小学开展了“感恩父母”“感恩社会”“感恩师长”“感恩他人”等主题活动。
在母亲节、父亲节时,学校要求学生“把爱说出来”,为父母制作一张心意卡,将对父母的感谢,通过手机短信发给父母,或者写成问候信。平日里,引导学生对父母多说知心话,为父母揉揉腰、捶捶背、洗洗脚,为父母准备一顿早餐,帮父母做饭洗衣,体会和感激父母的艰辛和不易(见图③)。
“百善孝为先。”去年重阳节,西溪小学的学生们带着蛋糕和牛奶等物品去看望村里的孤寡老人(见图④)。那次活动,不少学生在感慨之余,还在心里暗下决心:要让这份“孝心”一直延续下去。
手抄报、学雷锋、亲子绘画……各式各样的活动不胜枚举,这些活动丰富学生校园文化生活的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对慈善文化的理解,激发了学生关心他人、帮助他人的意识。
西溪小学校长陈长根希望通过“慈善文化”系列活动的开展,在学生心中种下一颗颗仁爱的种子,让其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从而进一步传播慈善文化,普及慈善观念,让爱传递到每个人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