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旅游太“任性”,当心被“拉黑”
“文明与旅游同行”系列报道②
旅游过程中的种种不文明行为,既损害了游客的自身形象,也影响了景区的卫生环境。今年3月24日,《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管理暂行办法》发布施行。近日,国家旅游局官网公布了首批全国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
在这份人们俗称的旅游“黑名单”中,大闹亚航骂泰国空姐、强行打开飞机应急舱门、攀爬红军雕塑照相等4名当事游客全部上榜。名单一出,迅速引起各方热议。如何让出游更文明,看看大家怎么说。
□记者 李争鸣 徐敏
“之所以会发生旅游不文明行为,说到底还是游客自身素质问题。”在城区城北路开店的胡先生每年都会外出旅游,今年“五一”小长假,为了避开景区排队、吃饭、上厕所等各种高峰,他干脆选择宅在家里躲清静。
“有一次,在景区排队坐观光车,因为天热,大家都想早点上车,结果就有人插队,正常排队的人不同意,一来二去吵了起来,还差点就动手了。”在胡先生看来,如果能提高游客自身素质,类似于插队、乱扔垃圾、随地吐痰、大声喧哗等旅游不文明行为便能得到极大地改善。
市民何女士说:“国家旅游局出台管理办法,对文明旅游做出硬性规定,可谓是旅游业的一大利好消息。但是,如何落实规定,或是一道难题。不文明行为持续时间短、调查取证难,还需游客自觉遵守。”
网友“两文钱”表示:“国家公布旅游‘黑名单’,就好比将上榜者的不文明行为‘昭告天下’,这种方法虽然有点狠,但很有必要,有了严厉的约束和处罚,人们自然会重视这个问题。对于损坏景区公共设施的行为,我认为有必要加大对其的处罚力度,有些人想怎样就怎样,真把景区当成家了。”
据悉,这份全国“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信息由省级旅游主管部门报送,或通过媒体报道和社会举报等渠道采集。“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形成后,旅游主管部门应将“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信息通报游客本人,提示其采取补救措施,挽回不良影响。
被列入“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主要有以下6种:扰乱公共汽车、电车、火车、船舶、航空器或者其他公共交通秩序;破坏公共环境卫生、公共设施;违反旅游目的地社会风俗、民族生活习惯;损毁、破坏旅游目的地文物古迹;参与赌博、色情活动等以及严重扰乱旅游秩序的其他情形。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管理暂行办法》第八条规定,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在必要时由旅游局向公安、海关、边检、交通、人民银行征信机构等部门通报。一旦游客的不良行为被记录,会保存一年至两年,甚至影响到游客再次出游,严重的甚至会影响到银行信贷、出境等。
而针对游客的不文明行为,刚正式实施的《导游领队引导文明旅游规范》中也明确提出:对旅游过程中严重违背社会公德、违反法律规范,影响恶劣,后果严重的旅游者,导游领队人员应将相关情况向旅行社汇报,并通过旅行社将该旅游者的不文明行为向旅游管理部门报告,经旅游管理部门核实后,纳入旅游者不文明旅游记录。
短评 ☞
文明才是最美的风景
“旅游”不再是有钱有闲的代名词,它已成为越来越多人生活的必选项。旅游,就是在路上不断认识;旅游,就是在享受大自然馈赠,寄情山水,心灵得到净化。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人在旅途,更应该守法知礼。纵观当今的旅游现状,一些不文明的游客在旅游中可以“认识”自己,而且还让更多的人认识了自己。随意乱扔垃圾、公共场所脱鞋抽烟、随意破坏绿化等不文明行为,与如画的风景背道而驰,饱受诟病。
让人感触最深的是,自从孙悟空在如来佛手掌所化的五指山上题了“齐天大圣,到此一游”这八个字后,各大景区的“到此一游”便未曾绝迹过。试想一下,当旅游仅剩下“到此一游”的过程,就缺失了文明的内涵。从现实层面看,有些人恰恰是缺乏必要的陋习改良,甚至不同程度地放弃了道德约束。
正所谓“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每位游客的言行举止,决定着自己在别人眼里是一道怎样的风景。只有将自己的文明行为变成节日美景的一部分,才能悦人悦己。
旅游看风景,文明才是最美的风景。
我市将成立志愿者队伍劝阻不文明行为
旅游部门 ☞
努力提升行业文明水平
《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管理暂行办法》出台,既让游客不文明行为的管理有据可依,又不突破法律界限去侵犯公民的个人权益。
市风景旅游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陈欢迎告诉记者,旅游部门在文明旅游管理上已做了不少努力,目前我市还没有游客不文明行为的相关记录。
“文明旅游是我们常抓不懈的工作之一,作为旅游主管部门,我们利用景区、媒体、微信等渠道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文明旅游宣传,以增加游客的文明意识。”陈欢迎介绍。
下一步,市风景旅游管理局将成立文明旅游志愿者队伍,并组织志愿者在重大时间节点前往景区等地,开展劝阻游客不文明行为、发放文明旅游手册等工作。
此外,该局还将开展文明旅游一系列引导和宣传活动,通过国家法规的宣传讲解和对旅游从业人员的相关培训,努力提升全行业文明引导水平,带动游客文明出游。
对于新规,导游怎么看?采访中,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导游表示:“一直以来,我们都把游客当上帝,对于游客的不文明行为,都是采取宽容的态度。导游主要负责为游客介绍景区自然人文情况,解决旅途中突发事件,并做好吃饭、住宿、交通等工作。如果要时刻监督游客的不文明行为,真有点难。”
该导游还表示,一些游客的不文明习惯养成时间由来已久,简单的提醒、劝阻,并不能从根本上消除不文明行为,更多的是需要游客自身素质的提高。
“除了素质外,有些时候,游客的不文明行为还跟景区的配套建设有关。”另外一名张姓导游举例称,有些刚开发的景区,不少设施、建设跟不上,比如垃圾桶分布过疏、停车场引导不全、观光车辆太少等,使得游客的不文明行为更加容易发生。
在一些旅游业内人士看来,游客不文明行为频发,与景区、旅行社的“放任”分不开。陈先生认为,旅游市场竞争激烈,一些旅行社为招揽游客,对游客的不文明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生怕得罪游客。
“景区管理方本着‘上门即是客’的原则,都在谈要提升服务质量,却忽视了对游客不文明行为的第一时间监管。对不文明行为,多以劝阻、教育等不痛不痒的处理措施为主,缺乏必要的震慑力。”陈先生说。
一些景区管理人员也表示,国家出台办法管理,引导游客文明旅游,意味着今后游客的不文明行为将被戴上一道“紧箍咒”,胡来就要付出代价。但这个办法在具体执行时,存在调查难、取证难等问题,不文明行为发生时往往很突然,如何取证、查实,需要管理部门破解。
对于抵制不文明旅游行为,有业内人士建议,旅游“黑名单”制定要和游客个人的诚信体系建设相联网,涉及个人经营、生产、信贷、就业、出国等。比如,某游客有严重不文明的案件记录,在办理相关贷款、出国审查时,须待限定期满后方可办理。
游客不文明
行为
××到此一游
记录在案!
《办法》解读 ☞ “任性”游客将记录在案
市民 ☞ 提高自身素质最关键
业内人士 ☞ “黑名单”要与诚信相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