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日报 数字报纸


00005版:文化印象

文章导航

鲁光:圆梦故乡,吾之大幸

  鲁光艺术馆在永康落成,实乃家乡幸事,作五律诗一首,以示祝贺:

  苍天扶大器,少小下真功。

  学有五车富,文成四海丰。

  乡朋当重义,书画自生风。

  翰墨千秋苑,牛人是鲁公。

  ——陈加元

  陈加元

  浙江省政协副主席

  □记者 朱青恒

  16日上午, 位于我市博物馆内的“鲁光艺术馆”揭幕并正式对外开放。400平方米的“鲁光艺术馆”,经过精心布置,陈列着鲁光先生无偿捐献给家乡人民的103幅大写意绘画和两件婺州窑作品,以及他的三十余本图书和部分手稿。

  “鲁光艺术馆” 是我市首个以政府名义为个人设立的艺术馆。中国国家博物馆副馆长、著名评论家陈履生,将“鲁光艺术馆” 称为“公共文化会客厅”。在经济发达的我市,设立这种供市民赏画、品茶、谈艺的文化会客厅,满足了大众文化精神上的需要和企盼。

  在 “鲁光艺术馆”开馆前,记者采访了鲁光先生。

  问:鲁先生,您何时起有了在自己家乡设立艺术馆并捐赠作品的构想?

  答:我的老家在公婆岩山下的两头门村。我在这里度过了贫穷而又快乐的童年。虽然后来问学上海,工作北京,当记者,写东西,画画,满中国奔跑,满世界行走,但人生最难忘的是童年,无论是苦难还是欢乐。

  退休之后,我最忙的事,是回远在千里之外的永康老家,与儿时玩伴相聚,结交年轻一代的文人墨客。回归故里,落叶归根,使我晚年生活和绘画艺术接通了地气。

  家乡,已变贫穷为富有,眼下正奋力提升文化实力。我一生从文,文化界的朋友众多。我在公婆岩山下建了一座山居,每年回山村居住几个月。

  我曾策划范曾、刘勃舒、何韵兰诸友在金华办展览;邀请乒乓球世界冠军庄则栋、邱钟惠来家里参加群体活动;邀请中国奥委会名誉主席何振梁夫妇、我国驻泰国大使张九桓夫妇来山居做客叙谈……

  我和我的五峰山居变成了一座文化桥梁,一座联结家乡与全国各地文化体育界的桥梁。

  永康的领导们也常来山居走访,说民生,谈政治,聊艺术,我们成了朋友。前些年,我说起自己年届八旬,想将自己的画作和图书捐赠给家乡的愿望。市委书记徐华水和市长金政听了之后,表示家乡政府将为我建个艺术馆,珍藏陈列我的赠品。我为他们对文化艺术的重视而深深感动。但我诚隍诚恐。说实在的,爱做梦的我,此生此世也没有梦过会有一个以我的名字命名的艺术馆。但他们很真诚,说我的无私捐赠,是永康人民的一笔精神财富。

  对捐赠一事,这些年我一直在考虑。前些年,我已将自己的数千册藏书送给家乡图书馆。我画画30多年来,展览多次,自己满意的作品大多留了下来,心里一直有个念头,将来送给家乡。近些年来,一些名家过世,其子女常有为争抢遗作而闹得不可开交,亲情被遗产葬送殆尽。好在我们家子女开通,对我的打算鼎力支持。

  我一生在外闯荡,为家乡做的事太少,写了那么多书、画了那么多画,但写故乡的文字,画故乡的画却极少。如果,将一生所作所画留给家乡,算作一种对故乡的回报的话,我打心眼里愿意。而建立艺术馆,我的作品有个地方存放,使我的文学和绘画作品能在促进故里文化发展中起一点点作用,是我之大幸,家乡百姓之大幸。

  问:在“鲁光艺术馆”里,您捐献的诸多文学及书画作品中,您觉得最有代表性的有哪些?

  答:这次,我把之前创作出版的文学作品全部捐献了出去,其中部分还是手稿。我之前创作的文学作品并不多,只有30部左右。其中4本书获得了中国文学奖,《中国姑娘》最早发表于《当代》杂志,人民体育出版社、人民作家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等几家大型出版社先后出版。《中国姑娘》讲述的是当年中国女排队员艰苦训练、敢于拼搏的爱国情怀,影响了当时一代的中国人;《中国男子汉》,与《中国姑娘》一样,以中国女排为题材,但写的对象是当时的女排教练,同一个题材能两次获得中国文学奖,在文学界内比较少见;《世纪之战》记录了当年的汉城奥运会,获得了全国长篇散文奖;还有一本是写书画艺术家的《近墨者黑》,获得了冰心散文奖。当然对于我来说,获奖不是主要的,之所以提到这四部作品,是因为它们在我的文学创作生涯中留下了深刻印象。

  我从事绘画创作30多年,自己觉得比较满意的作品就特意保留下来,这次全部捐献给了家乡人民。这批作品中,有红烛、牛……虽说它们可能算不上是精品,但能代表了我的绘画风格。

  问:“鲁光艺术馆”将对外开放,梦想实现之后,今后您在创作之路上还有什么打算?

  答:梦想成真,是一种欢乐的享受。但欢乐之后,还是烦恼。因为停顿就是死亡。无论写作还是绘画,停止不前就是艺术生命的终结。我曾在一篇文章中写过,“人只要活着,就会有梦。有梦就会有梦想。有梦想就有希望。只要梦不停止,生命就不会止息。我将继续梦下去,并且一个梦又一个梦地圆下去。”

  “鲁光艺术馆”以我的名字命名,但她不属我,而是属于社会。我的责任更在于有生之年,继续做好人,继续画好画,继续写好文,继续捐赠,使馆藏更丰富,使这个“文化会客厅”更有吸引力,使人们更多地来此相聚。“鲁光艺术馆”能在故里文化发展中起到一点点促进作用,那是我今后最大的“梦”。

  鲁光:圆梦故乡,吾之大幸

  鲁光艺术馆开馆之际,我们在此表示真诚祝贺!

  我们与鲁光相交四十余年,是真正的至交好友。他从记者到作家到画家,一生奋斗不息。我们是他事业上成功的见证人,他为人大度、谦诚、热情、勤奋,在文学界,在绘画圈,口碑很好,极有人缘。有好人品,才有好作品。我们为他在文学和绘画艺术上所取得的成就而高兴。在晚年,他将绘画和文学作品捐赠给家乡,是一个很明智的决定。永康市政府建立“鲁光艺术馆”,陈列、展示鲁光捐赠的作品,对鲁光人生是一种肯定,对永康百姓是一个福音。因为鲁光的关系,我们已多次来过他的家乡。

  每次来永康,我们都感受到鲁光和他的乡友们的深情厚谊。经济发达,又重视文化,永康真是一个人杰地灵的好地方。  ——刘勃舒、何韵兰夫妇

  ▲鲁光欣然提笔为《永康日报》写下“守正养拙清音”六个大字,寄语《永康日报》在今后的工作中坚持恪守正道,质朴的文风,传播正能量的声音。

  刘勃舒,中国国家画院名誉院长

  欣闻“鲁光艺术馆”在鲁光先生老家揭幕,这是永康文化史上的一件大事。在此请接受我用简短的文字表示衷心祝贺!

  “鲁光艺术馆”是永康市政府为艺术家个人建立的第一个艺术馆,说明永康市政府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也注重文化的繁荣与发展,从今天起,永康百姓多了一个公共文化艺术殿堂。得知鲁光先生为“鲁光艺术馆”无偿捐献了一百多件作品,这是鲁光先生晚年做出的一个明智决定。鲁光先生是我国著名作家、画家。他虽身在北京,但心系家乡,致力于家乡文化事业的发展,是永康人民的骄傲。

  鲁光先生与我亦师亦友。近年来,多次参加鲁光先生的书画、摄影活动,我对他笔墨潇洒、题词睿智的大写意抒情风格的文人画非常佩服。老鲁以画牛独步现代画坛。他画的牛,表达了他的情感、人格和精神,鲁光先生就是一头勤奋的牛。

  ——杨邦杰

  杨邦杰,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致公党中央副主席

  (何韵兰,中国美术家协会少儿艺委会主任)


永康日报 文化印象 00005 鲁光:圆梦故乡,吾之大幸 2015-05-17 永康日报2015-05-1700009;167;永康日报2015-05-1700010;170;165;永康日报2015-05-1700007;166;169;永康日报2015-05-1700011;168;永康日报2015-05-1700005;永康日报2015-05-1700012;永康日报2015-05-1700006;291;永康日报2015-05-1700008;永康日报2015-05-1700013 2 2015年05月17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