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日报 数字报纸


00010版:永康一周

永康鼓词免费培训班开课

报名人数超40人,分三个班授课

  □记者 程高赢

  “叮叮叮”“竹板敲三下,唱两句,这是最基本的‘敲三唱二’法。多一下不行,少一句也不成。”8日上午,丽州桥头,永康鼓词传承人卢顶风正向学员传授鼓词的敲击手法。他技法娴熟,声音洪亮,引来学员的阵阵喝彩。

  为更好地保护和传承永康鼓词,在市文广新局组织下,市非遗保护中心联合唐先文化站于本月特别开设永康鼓词免费培训班,邀请传承人为鼓词培训老师,并免费提供培训器材,为广大市民开班授课。   

  “市民热情很高,报名人数一度突破40人,从3岁孩童到78岁的老人都有。”市非遗保护中心主任吕美丽介绍,目前分三个班进行授课,由卢顶风亲自传授。

  永康鼓词是一种古老的汉族曲艺剧种,源于宋代南下的曲子词,本地俗称“唱古事”或“唱故事”,是一种用永康方言单口说唱、一人多角的传统艺术。2011年6月,永康鼓词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永康鼓词不仅是本地人的主要娱乐方式,也是人们学习历史文化知识和进行道德教化的有效手段。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多种娱乐形式的出现,永康鼓词正慢慢退出生活舞台。目前,在永康能唱鼓词的艺人屈指可数。

  当天的培训课上,卢顶风还给学员们进行了现场说唱。他表情丰富,鼓点的节奏随着故事情节的变化而变化,激烈处如惊涛拍岸,平缓处似细水涓涓。

  卢顶风介绍,永康鼓词里所唱的故事没有唱本,都靠一代代艺人们口口相传。卢顶风对学员说:“我会唱20多个故事,内容有长有短,短故事唱1天,长故事要连续唱半个多月。故事情节不能混淆、不能忘记,希望学员们学的时候认真仔细。”

  据了解,永康鼓词押韵切意,通俗易懂,初学者极易上手。演唱时,表演者右腿放着一只鼓盆,右手执一根鼓箸,左手执竹板,敲打出节奏分明的节拍即可。传统曲目有《大红袍》《水红菱》《孝贤坊》《双金线》等10余部,主要表现家长里短和儿女情长的故事。或许不久的将来,我们又能听到那“敲起鼓板响堂堂,杭州出了个大姑娘”的诙谐故事了。


永康日报 永康一周 00010 永康鼓词免费培训班开课 2015-05-15 永康日报102015-05-1500025;永康日报102015-05-1500026;永康日报102015-05-1500024 2 2015年05月15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