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日报 数字报纸


10版:经济开发区

再过几个月就退休了,她依旧奋斗在基层一线

王紫微乐做攻坚克难的“铁娘子”

  □记者 徐敏

  

  从昔日乡镇计生工作响亮的“冲锋枪”,变身如今推动返还地建设的“巧妇”。经济开发区社会发展局的王紫微(上图左一)在同事眼中,是一位精力无限、不折不扣的“铁娘子”。

  开发区政法办主任、下堰头村联村干部、开发区西片联村书记、苏溪村第一书记,王紫微一人身兼数职。坐不住、闲不住都成了王紫微工作干事的标签。

  再过几个月,王紫微就要退休了,可是她却依旧“奋斗”在基层的最前线。这不,就在记者采访的当日,她跑到长城村参与该村的拆违工作后,又马不停蹄地来到苏溪村,就返还地建设的相关事宜与村民交流,倾听他们的意见和想法。

  “在岗位一天,就要干一天,而且要干好!”当家人劝她“都快退休了,没必要太拼命”时,王紫微这样回答。王紫微于2011年调到开发区,当时的她刚与癌症“打过仗”。她的同事吴方云告诉记者,王紫微刚去上班时,连爬楼梯的力气都没有。但这没有影响到她对工作的热情,明明可以选择相对清闲的岗位,她却给自己找了个“麻烦”,选择到工作最烦琐的社会发展局上班。

  在联村下堰头村时,王紫微开展柔情攻势、各个击破,推动和谐拆违;在长城村时,她敢于碰硬、不惧威胁,亮出“三刀”,助力推动返还地建设……这一路走来,王紫微总是凭着雷厉风行的“女汉子”性格,为开发区啃下一块又一块“硬骨头”。

  今年2月,王紫微被“请”到了苏溪村,担任第一书记。对于王紫微的到来,苏溪村全村村民举双手欢迎。“长城村返还地顺利推动,王书记功不可没。她到我们村来,也让我们老百姓看到了新的希望。”苏溪村村民沈振阳告诉记者。

  与在长城村时采取的“三刀”工作法不一样,王紫微到苏溪任第一书记后,先从村领导班子建设入手,将村两委班子成员的力量拧成了一股绳,增强战斗力。同时,她主动沉下心,与村民掏心掏肺,赢得村民的一致认可。“上面千条线,底下一根针,工作千难万难,视群众为亲人、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办就不难。当干部就要敢作敢为、勇于担当。”王紫微说。

  以前,在苏溪村要组织开会很难,到会率更是低得不能再低。王紫微一来组织大小会议不计其数,但该村的党员干部、村民代表都很乐意参加,而且会风纪律出奇的好,会后的工作开展非常高效。“因为我们清楚,每一次开会,都意味着离自己的‘安居乐业’梦又更近了一步。”沈振阳说。

  短短三个月,苏溪村返还地的建设工作进程可谓是日新月异。先是返还地的建设模式得到了统一,结合该村实际制定一户一宅的方案。4月10日,该村顺利完成返还地的分配工作。就在5月6日下午,该村确定了返还地的设计单位。

  苏溪村党支部书记沈小海告诉记者,王紫微在基层工作的几十年来,始终在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时,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她那忘我工作、无私奉献的精神是村里党员干部争相学习的榜样。

  “我想趁退休之前帮助苏溪村的返还地建设步上正轨,争取早日让苏溪村民实现多年的愿望。”谈及退休前的最大心愿,王紫微如是说。


永康日报 经济开发区 10 王紫微乐做攻坚克难的“铁娘子” 2015-05-14 永康日报102015-05-1400011;永康日报102015-05-1400010;永康日报102015-05-1400012 2 2015年05月14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