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在署名文章中赞扬永康籍战地记者胡济邦
她以柔弱之躯全程报道卫国战争
本报记者深入采访,勾勒其功勋卓著的传奇人生
![]() |
图为二战期间苏联战场上的胡济邦 |
![]() |
□首席记者 王晓鸣 记者 楼蕲
本报讯 “姑妈真的很了不起!”这几天,家住高川花苑的李光齐心情一直难以平复。作为在永的至亲,得知姑妈胡济邦的辉煌事迹出现在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的署名文章里,激动得第一时间打电话告诉了亲友。
“中国女记者胡济邦以柔弱之躯全程经历卫国战争,冒着炮火报道了苏联人民的坚贞不屈、法西斯军队的残暴、俄罗斯军民胜利的喜悦,鼓舞了中俄两国军民抗战到底的决心。”7日,在出席俄罗斯纪念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庆典并访问俄罗斯前夕,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俄罗斯《俄罗斯报》发表题为《铭记历史,开创未来》的署名文章。其中一段76个字的讲述,把一位永康传奇女性鲜活地呈现于世人面前。
胡济邦,被誉为“中国前往苏联的首位杰出女性”,1911年农历九月,出生于古山二村。1923年秋,胡济邦从崇正小学(即古山小学)毕业。从1932年开始,在外求学的胡济邦一边学习,一边参加革命活动,做了大量地下工作。
1936年初,胡济邦穿过冰天雪地的西伯利亚,到达莫斯科,任当时的中国驻苏大使馆新闻专员,兼《中苏文化》杂志驻苏记者。她是中国派驻国外的第一位女外交官,也是二战期间中国唯一的驻苏战地记者。
此一去,漫漫13年。她目睹了苏德战争的全过程,数次死里逃生,写出无数篇战地报道,拍摄了大量珍贵照片。她采访过斯大林、杜鲁门、邱吉尔、戴高乐等世界政坛风云人物,成为莫斯科新闻、外交圈举足轻重的人物。
1956年,胡济邦调《人民日报》国际部任记者,常驻波兰、匈牙利等国。匈牙利劳动党总书记卡达尔曾对毛主席说:“你们派来的《人民日报》记者胡济邦很勇敢,工作表现很出色,谢谢你们。”毛主席微笑着回答:“是的,我从她的报道里,晓得了你们的真实情况。”
“听长辈说,姑妈小时候过得较清贫,可以说是独自一人‘爬来爬去就长大’的,但她的胆子特别大。”9日,在古山二村前塘沿,李光齐和胡济邦的另一位侄子吕光兴指着几间老屋说,“这就是姑妈出生的房子。”其实,对于这位声名赫赫的亲人,他们不仅有尊敬,更多是深情的怀念。
这份深情,缘于胡济邦的眷乡之情。从上世纪50年代起直到去世,她曾三次返乡,走遍了古山乃至永康城乡,甜蜜回忆童年时光,并感叹:“想不到永康的变化这么大!”
1995年,这位传奇女记者永远闭上了双眼。遵其嘱,她的骨灰被撒向江河。家乡亲友为纪念她,为其立下衣冠冢。这位从古山农家走出,在外辛劳奔波一生的永康女儿,终于可在家乡的山水之间,永远休憩了。
记者在采访中得知,今日央视《朝闻天下》“新儿女英雄传”栏目播出胡济邦的故事。(相关报道详见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