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日报 数字报纸


08版:口述抗战

扮演难童控诉日军暴行宣传抗战

  少年抗日宣传队的节目由应陶福老师编,有合唱《大刀进行曲》、短剧《马寡妇智捉汉奸》等,除了在本村演出外,还去方岩、铜山等村演出。那年我只有13岁,我在节目《找妈妈》中扮演“难童”(即受难的儿童),至今记忆犹新。

  口述 程淑美

  整理 记者 徐庆丰   

  

  我是一名退休教师,今年91岁,现住在城区。

  1925年,我出生在方岩镇独松村。1937年7月7日,日本鬼子发动了侵华战争,中华儿女群起反抗。那年秋天,我在独松小学读书,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少年抗日宣传队。

  少年抗日宣传队的节目由应陶福老师编,有合唱《大刀进行曲》、短剧《马寡妇智捉汉奸》等,除了在本村演出外,还去方岩、铜山等村演出。那年我只有13岁,我在节目《找妈妈》中扮演“难童”(即受难的儿童),至今记忆犹新。

  剧情内容大致为:扮演难童的我头上梳两条小辫子,穿着破衣服,赤着脚,脸上脏兮兮,走上台边哭边唱:“妈呀!妈妈!你在哪里?我在学堂把书念,敌机头上叫喳喳,老师带我向外跑,钻进防空洞躲角落。随着炸弹爆炸声,我的耳朵被震聋,脚酸手软看不清,回家不见爹和娘。白天出门去乞讨,乡里无处可安身,衣衫单薄身发抖,饥寒交迫真难受,到处流浪吃苦头,妈呀!……”“我”在流浪途中幸遇一位好心大妈,她对“我”说:“孩子,你别哭,我带你回家把你当女儿。你要记住,你受到的灾难是日寇侵略者的罪行,等你长大后拿起枪,和同胞共同把日本鬼子一扫光。”最后,我边走边举起右手高喊:“打倒日本鬼子!”当我走下舞台时,见到台下很多做母亲的人,受到剧情感染都泪流满面,有的泣不成声。这些节目引起广大群众对敌人的深仇大恨,激发大家的爱国热情。

  10年前,我们方岩退休教师举行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活动,81岁的我又重演了一回《找妈妈》中的“难童”。台下的退休教师不少也是抗战的经历者,看了这个节目都悄悄抹起眼角的泪水。当时,88岁的退休教师程崇舜说: “苦难永生难忘,闭上眼睛我就想到当年日寇的滔天罪行。”

  今天,我们都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但是,那段历史永不能忘记。


永康日报 口述抗战 08 扮演难童控诉日军暴行宣传抗战 2015-05-10 永康日报082015-05-1000019;永康日报082015-05-1000021;永康日报082015-05-1000011;永康日报082015-05-1000018 2 2015年05月10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