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日报 数字报纸


07版:永报姐妹花

“最美”妈妈彰显感人的美德

“永报姐妹花”和你共同感受最美母亲的情怀

  “妈妈”,是天底下最温柔、最动人的一声呼唤。在每位儿女的心中,母亲都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女人。母亲节前夕,金华市“最美家庭”“最美母亲”名单出炉。我市共有两名女士和两户家庭入选。现在,就请你和“姐妹花”记者一起,聆听身边这些“最美”妈妈们的故事吧。

  我们祝愿天下所有的母亲幸福安康,像花儿一样越开越美丽。同时,记者从市妇联了解到,“最美家庭”“最美母亲”评选已成为全年常态化活动,欢迎广大市民发掘、上报身边的感动人物,弘扬敬老爱幼、无私奉献的传统美德,为打造“两美”永康贡献力量。

  96岁阿嬷接生了200多个娃

  人物:胡招娣 年龄:96岁 职业:接生员

  三朵“成人花”共护祖国“花骨朵”

  人物:杨景莉 年龄:34岁 职业:幼师

  在唐先镇上仁村,有位耄耋老人胡招娣,村民都尊称她为“阿嬷”。记者见到她时,正值中午时分,胡奶奶刚下田种完豆苗,提着锄头迈着小步往家赶,精神好得很哩。

  胡招娣是村里的第一任妇女主任,在20世纪50年代,因原来的接生员嫌工作太累不愿干了,胡招娣便主动承担起这一工作。这一干,便是26年。“35岁以上的村民大部分都是我接生的,大概有200多名呢。”回忆往昔,老人家脸上绽开了幸福的“大菊花”。

  20世纪70年代,接生一个孩子收费1.5元。可有一次,胡招娣看到对方实在困难,她不仅不收分毫,还掏出5元钱送给他们。胡招娣每次上门接生,都会自带红糖、尿布送给产妇,并主动清洗产后衣服。

  一直以来,胡招娣看到流落村头的乞丐或是与丈夫闹别扭的妇女,她都会让他们住到家中,热菜热饭、暖心暖语相待;看到与父母失散的孩子,她也会马上接回家照顾,直到帮助他找到亲人。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胡招娣经历了多名至亲离世的悲伤,但老人始终微笑面对生活,善待他人不求回报,坚持宽容幸福地度过每一天。

  胡招娣

  杨景莉

  “嘘,小朋友们刚睡觉,我们到外面说。”见到杨景莉时,她正在哄几个顽皮的小朋友午睡,她是机关幼儿园的一名教师,话语轻柔似水,性子不急不躁。

  “我们婆媳三代,就是‘三朵花’哩。”杨景莉笑道。原来,杨景莉的奶奶名叫颜爱菊,婆婆名叫程春莲,三人的名字中都嵌有一种花名。

  “奶奶和婆婆都是退休老师,再加上我,就是三个老师一台戏啦。”去年,我市举办了“好媳妇才艺大比拼”比赛,老中青“三朵花”毫不犹豫报了名。奶奶不顾87岁高龄,化身“总导演”,还主动承担伴舞的任务。最终,“三朵花”表演的节目《慈祥的母亲》,获得了二等奖。

  奶奶退休后曾担任村支书,积极为群众办实事。每逢周末,杨景莉都会带上9岁的儿子润润,给奶奶捶捶腿敲敲背。“每次外出走路或登山,润润都会主动扶着太奶奶。其实他力气小,扶着的作用并不大,但愣是把老人家哄得高兴得不行。”杨景莉说。

  去年,润润听说老家有位老人患脑溢血住院,立刻从压岁钱里拿出500元送上。

  “大人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我们都要以身作则,与孩子一同成长。”杨景莉道出了育儿心得,也道出了与人为善、热心助人的快乐心情。

  应美英

  卢仙月

  忙碌的妈妈

  温暖全村人

  人物:应美英 

  年龄:59岁 

  职业:村委会主任

  以母亲的心态

  去调解纠纷

  人物:卢仙月 

  年龄:72岁 

  职业:家庭主妇

  应美英是一位大忙人。她既是企业家,又是芝英一村的党支部副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多年来,不管在家里还是村里,她都以身作则当好榜样。

  公婆在世时,应美英细心照顾,经常变着花样给老人做菜,陪他们散步解忧。她尽心尽职尽孝道,公公瘫痪在床的6年里,虽然请了保姆,但她自己仍床前床尾地悉心照顾。当公公病重迷迷糊糊之际,已认不清其他亲人,只能分辩她的声音,嘴里一直念叨着她的名字。

  多年来,应美英与儿女像朋友一样相处,也没有家长式的说教,很少唠叨,而是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去影响孩子。在她的影响下,儿女们都很孝顺、懂事。而在照顾好家人的同时,她更用母性细腻的“大爱”情怀温暖村民。

  芝英一村地处集镇区域,土地紧张,从2000年起没有排基造房。村里的几十户特困户特别着急。应美英急群众所急,坚持以公平、公正、公开办事为原则,积极与上级、村两委、村民联系,先后为24户农户落实了地基,造起了新房。

  应美英还积极为村民谋福利,去年她带头捐款2万元,与村里的能人一起献爱心,建起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让全村40多位老人吃上爱心餐。养老服务中心开张的第一天,她还上厨煮粥、烤饼,孝敬老人。今年以来,她与村两委成员、党员干部一起,共同投身宣传,启动了垃圾分类工作,要把芝英一村打造成一个美丽的大家园。

  “芝英一村就是我的家,所有的事情都是我应该做的。”应美英微笑着说。

  在城区园丁西路,有对出了名的热心“老娘舅”夫妻对。他们是李子祝、卢仙月夫妇。“她嘴上的功夫挺厉害,调解矛盾时,把对方心理摸得透透的,一说一个准。”谈及妻子,李子祝笑道。

  前年,社区有对婆媳因家庭矛盾闹得不可开交,数次惊动“110”。当时,大多数人都认为和解无望,而且大伙对儿媳妇特别反感,认为她对老人太不尊重。

  “年轻人不会无缘无故与老人结怨,我们要给他们一个机会。”卢仙月顶着质疑声,一次次与婆媳聊天,分别倾听她们倒出来的苦水,也指出她们各自做得不恰当的地方,坚持一碗水端平,不偏不倚。同时,卢仙月还帮助他家办好了房产证,解决了产生纠纷的主要原因。

  如今,这对婆媳已和好如初,常送上自家种的绿色蔬果表达心意。“卢阿姨就像妈妈一样地帮我,真是太感谢她了!”那位儿媳说。

  “我自己是个母亲,很能体谅年轻人的心情。”卢仙月调解纠纷时,特别擅长揣摩别人的心态,力争把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爱心是会传染的。卢仙月夫妇有两儿两女,女儿女婿、儿子媳妇都很支持老人的工作。有时候李子祝带乐队送戏下乡宣传 “五水共治”,儿女们主动开车接送,并积极做好后勤服务。

  □首席记者 王晓鸣 记者 秦艳华


永康日报 永报姐妹花 07 “最美”妈妈彰显感人的美德 2015-05-09 永康日报072015-05-0900016;永康日报072015-05-0900018;永康日报072015-05-0900022;永康日报072015-05-0900025;永康日报072015-05-0900017;永康日报072015-05-0900005;永康日报072015-05-0900007;永康日报072015-05-0900009;永康日报072015-05-0900011;永康日报072015-05-0900026;永康日报072015-05-0900027;永康日报072015-05-0900021;永康日报072015-05-0900028;永康日报072015-05-0900029;永康日报072015-05-0900023;永康日报072015-05-0900024;永康日报072015-05-0900019;永康日报072015-05-0900020;永康日报072015-05-0900002 2 2015年05月09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