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既得利益树正气,老百姓享受村集体经济红利
荆山陈村民为新一届“当家人”点赞
![]() |
党建示范树标杆 凝心聚力促发展⑦
经济开发区荆山陈村曾是村风不正、软弱涣散的代名词。由于该村党员干部违法违纪行为频发,历史遗留问题多,既得利益问题严重,村党支部派性严重,换届期间还出了贿选的事情,干群关系十分紧张。
面对这样一个“病态”村,开发区党委狠下决心,当起了“主刀医生”,对该村从上到下、从里到外动了“大手术”。同时,开发区指派了社会发展局组织员夏路攀为该村的党支部第一书记,全面深化村两委班子队伍建设,发挥联村干部联党建的作用,建强农村党组织战斗堡垒,因地制宜创新发展思路,出台具体措施,真正做到“党员带头助增收,夯实党建促发展”,为“城乡一体化”工作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村务制度规范了
党员干部正气了
村庄环境整洁了
乱搭乱建不见了
□记者 徐敏
村务制度规范了
党员干部正气了
“如果你在一年前来采访我,我肯定‘懒得理你’。那时的荆山陈‘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没啥好说的。但现在,我想代表村民为我们村新一届的‘当家人’点个赞!因为咱老百姓这些年来的心结终于打开了,心气顺了。”4日,记者在荆山陈村采访时,村民陈新康如是说。他主动当起了向导,与记者分享了村里的变化。
夏路攀入驻该村以来,村里进行的大大小小“手术项目”还真不少:对原先部分党员干部各种违规侵占、搭建、租用的2260平方米经营用房进行拆除或归还村集体;对党支部换届贿选事件进行严肃查处;以原村党支部负责人杜某滥用职权骗取宅基地为典型对党员干部进行“三面对、三看齐”教育整顿;对原先村里实行的老年协会、联防队、村集体三本账“各自为战”混乱管理进行规范,实行一本账核算;按照组织程序,推选90后退伍军人杜永跃为该村新一届村党支部书记。
“区里、局里对我的联村工作非常关注,派我担任第一书记前就明确指出,要转变荆山陈村的面貌,首要在党支部,关键看党员,核心是公开透明的制度。”夏露攀说。经过一系列的“手术”,夏路攀带领的新一届领导班子赢得了村民的掌声。
当日,记者在该村菜市场二楼的办公楼看到,荆山陈村委会主任陈银虎与村两委班子成员正忙得热火朝天。原来,该村正在进行关于村池塘建设工程的招投标、综合市场里水果摊及烧烤摊的招投标工作。
“招投标现在已成为村里处理集体‘三资’的自觉行为,村里不论大小工程项目都严格按照公开招投标制度执行,确保公正、公平、公开。”该村村干部王志新介绍。该村建立党务、村务、财务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后,决策、执行、监督等程序也相继完善,大家办事有章可循,村两委公正办事的形象得到全面提升,党员干部在村民眼里树立正气的形象,村民的心结也由此解开了。
村庄环境整洁了
乱搭乱建不见了
“你看这池塘,以前是飘满了垃圾,想去洗个手都怕越洗越脏,经过清理整治后,池塘里的水干净多了。”在荆山陈村村口,陈新康指着一池塘说。不过让陈新康觉得最脏的还是靠近山头徐村一口叫“林塘”的池塘。整治之前,“林塘”几乎被垃圾填满,夏天一到,塘里就恶臭熏天。
一个多月前,村里开始对“林塘”开始整治修建。该池塘的垃圾现已不见,池塘四壁已重新堆砌,活水的引入让池塘水质变得更加清澈。“听说村里还要在池塘边修建一座凉亭,到时候,‘林塘’就成了村里的‘后花园’,我们又多了一处休闲的好去处。”陈新康说。
在该村走了一圈,记者发现整个村庄环境整洁干净了不少。“现在有专职卫生保洁人员有打扫,大家卫生保洁意识也增强,地面可不就比以前干净多了。”陈新康说。
据悉,该村还建立了长效保洁机制,落实“门前三包责任”,村公共区域的卫生清扫、清运经公开招投标由专人承包,聘请6人清扫、2人清运,每天工作8小时。该村村委王超然专门监督整个村的卫生保洁工作,她每天都会在村里巡逻几圈,到村民家门口“找碴”,只要发现哪户村民家门口垃圾乱扔,就会及时敦促其整改清理。虽然王超然在监督过程中也遇到一些不理解的村民,但她觉得只要为村里好,“讨骂”的活儿也乐意揽。
在过去,乱搭乱建也是荆山陈村的一大“污点”,村里出店经营、占道经营、广告牌乱挂乱放等现象很突出。“随意搭个简易棚,就是一个摊位,随便租租就是几千上万,正因为有这些利益好处,村民都在跟风搭建。”陈新康说。
在开发区党委的高度关注和有效指导下,该村新一届村两委班子团结一心、以壮士断腕的勇气,保持高压态势,全面深入开展违规占利的拆除工作,坚持“强拆”与“自拆”相结合,落实党员干部先拆、既得利益先拆和低效用地先拆,有序推进。就这样,全村90多户村民陆续拆除了乱搭乱建的违章。
“以前对村里的印象是‘脏乱差’,所以我宁愿住在城里也不愿意住村里。现在乱搭乱建不见了,村庄环境整洁了,住在村里就也舒心了。”陈新康笑呵呵地说。
村民福利增多了
发展思路清晰了
荆山陈村虽不算大,却也“五脏俱全”。16路公交车直通到村里,公共自行车点铺设到了村口;村里超市、饭店、KTV、菜市场、理发店、洗车场等一应俱全,宛如繁华的城区。
当日下午5时许,荆山陈村的综合市场热闹不已,穿着各式厂服的人开始在菜市场穿梭买菜。“光买菜这一点,住在村里可比住在城区方便多了。”陈新康表示,在该村菜场,鱼、肉、鲜蔬一应俱全,餐餐都可能买到新鲜菜。
随着荆山陈村在全市率先完成了股份制改造,村民在去年真真切切地享受到了村集体经济收入带来的红利。该村通过菜市场、店面及村集体场地出租,每年村集体收入从2013年的60多万元增加到了去年的360多万元,除去村建设投资、村务开支等支出,村里每位村民获得了2000元的“分红”,难怪村民的心气顺了呢。
“你看,国家都在强调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着力点是通过建立城乡融合的体制机制,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荆山陈村傍着工业区的优势这么多年,是时候该发挥出它的独特优势,让老百姓品尝发展的果实了。”采访中,陈新康掏出手机,向记者展示了一条关于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的新闻,道出了心中的期望。他希望,村里能借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东风,傍着工业区的优势,让村民也能过上“城里人”的生活。
记者发现,怀揣同样期望的村民不在少数,而农房改造成了老少村民最迫切的需求。“在老房子里生活了大半辈子,总在盼望着能在老年时候住上新房子。”70多岁的村民陈万富说。
其实,该村村两委发展思路也很明确,围绕“城乡一体化”战略,今年的首要重点工作就是进行老村农房改造。目前,全村在党员干部的带头下,已经完成了102户旧房、危房农户调查,通过了农房改造方案,完成了村庄规划初步设计。
“接下来,我们将着手在村里开展确权登记工作,结合各户实际梳理问题、解决问题,确保农房改造稳步推进。”夏路攀说。
荆山陈村菜场一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