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日报 数字报纸


09版:社会点击

项良杰回永后讲述尼泊尔地震救援的惊险与艰难

两次死里逃生 手工搜救挖断指甲

  4日下午1时多,在永康高速公路路口处,一群人拿着鲜花、拉着横幅在迎接救援英雄项良杰(右图左三)。

  4月25日,尼泊尔发生了8.1级地震,举世震惊。滞留当地的我市市民项良杰第一时间组织力量参与救援,几度冒死爬进废墟,寻找被埋人员。他每天救援抢险十五个小时以上,只为尽可能地挽救生命。

  □记者 李争鸣         

  面对热情与关心 一时有些不适应

  指挥46人救援队 奋力挽救生命

  项良杰是一名玉石古玩商人,在城区文博路经营一家古玩店。因生意需要,他经常往返尼泊尔。一个多月前,他又飞往尼泊尔谈生意。

  4月25日,尼泊尔地震发生时,他正在加德满都一家商店里淘货。成功逃生后,看到刚刚还很热闹的街道,瞬间变成了废墟,他愣在那里,一时说不出话。

  “路边的房子一幢一幢地倒塌,扬起一阵阵灰,哭喊声一片,场景真的就跟电影里一样,很悲惨。”由于受过专业的救援训练,项良杰很快回过神来,并参与现场救援。

  “救援途中,他遇见了3名中国人,大家组成一支救援队,并进行分工。“一人负责预警,通过观察天空是否有成群的鸟飞起,以判断余震;一人观察房屋裂缝情况,看是否继续开裂、有无倒塌可能,以指导挖掘工作;剩下一人当协助,我需要工具时,他会及时帮忙。”项良杰说,看到救援工作分工有序,当地人很信任他们。

  路过一处废墟时,他们看到当地一支救援队伍进展不顺利,便主动上前沟通,了解情况。“我每年要去尼泊尔两三次,每次一待就是一两个月,时间长了,会说一些尼泊尔语,加上英语、手势等,交流基本无障碍。”项良杰说。

  交谈得知,这支救援队伍主要由军人组成,加上中国救援人员,共有46人,其中有3名当地医疗人员。因为有专业的搜救经验,项良杰成了这支救援部队的实际带头人。大家每天工作15个小时以上,顾不上艰辛与劳累,奋力挽救生命。

  两次死里逃生 余震来时被震趴地上

  在采访项良杰时,路边不停有大货车驶过,引起路面微小振动。这些常人眼里很正常的现象,在他那里,却非常容易引起错觉。

  “灾区待了几天,回来总感觉地面在晃动,神经有点过敏。”回想起这次尼泊尔之行,他称自己两次死里逃生。

  第一次是地震发生时。当时房子摇晃,人站不稳,项良杰马上反应过来是地震了。本能地往屋外跑,但跑不了。“我刚要跑出去,又被地震给弹回来,那感觉像是被人推回来一样。”项良杰说。 

  既然跑不了,项良杰就赶紧挑个有承重梁的地方躲避。他说:“幸好这幢房子的质量比较好,没有倒塌,这才躲过一劫。”

  大地震过后,项良杰发现原先入住的宾馆已在地震中严重受损,房屋开裂,连房门都已变形,无法打开。

  第二次是救援时的一次大余震。“那会儿,我正组织救援队在一处废墟上作业,已经挖出一个猫洞,我要进去寻找被埋人员。”项良杰说,得知他要爬进猫洞时,当地的救援人员都纷纷起立,向他致敬。

  当他爬进猫洞,躬着身子清理遇难者身边的杂物时,余震来了。“我听到外面的人在喊余震来了,但我已经来不及爬出,直接被震趴在地上,身上全是灰。”现在回想起来,项良杰连称自己命大。

  当天下午1时30分许,一辆银色轿车驶出高速公路路口,缓缓地向人群驶来。

  “到了,到了……”人群中一阵骚动。轿车靠边停稳后,下来一名男子,中等个头,皮肤黝黑,身穿橘红色救援服,分外显眼。他就是项良杰,是市红十字应急救援队的老队长。

  市红十字应急救援队现任队长杨敏第一个冲上前,与项良杰紧紧拥抱。尼泊尔地震发生后,杨敏每天晚上都守着手机,直到听到项良杰报平安的微信语音信息后,才入睡。

  前来迎接的市红十字应急救援队队员、市志愿者协会代表纷纷送上鲜花,一次握手、一句问候,都汇成了现场的点滴感动。

  “看到这么多熟悉的面孔来迎接我,心里真的非常开心、非常感动。”面对队友们的热情与关心,刚刚经历了生与死的项良杰还有些不适应。他与伙伴们一一拥抱,并不停地道谢。

  救援人员正在进行夜间作业

  项良杰爬进废墟搜救被埋人员

  救援人员处理遇难者遗体

  救援人员在破拆水泥板

  待状态调整好后

  与队员分享搜救经验

  “说出来不要笑,我以前指甲较长,你看现在,都不能再短了。”说话间,项良杰伸出了双手,只见不少手指上有瘀青或瘀血。他说,地震发生后,搜救工作全是手工作业,指甲就是这样挖断的。

  当时,他随当地救援人员去仓库里拿救援设备时,发现里面只有安全帽、榔头、撬棍以及一个车用千斤顶,就没有其他东西了。缺乏大型机械设备,直接影响搜救进度。

  “爬进废墟,里面黑乎乎一片,没手电筒,就用打火机。”项良杰说,一次作业时,需要锯断钢筋,没有液压剪,他们只能用锯条一点点地锯。后来,国内救援队陆续抵达后,才从他们那里借来手套、口罩、头灯、电镐等工具。

  地震发生后的第三天,当地下起了雨。得知废墟下还有人被埋,救援队和其他专业救援队伍一起冒雨作业。面对楼房垂直倒塌下压的情况,救援人员只能用大榔头进行开凿。

  “明知下面有人,可没有机械设备,救援缓慢,这非常令人难受和无奈。我们只有一个信念:只要有生命希望,就决不放弃。”长时间高强度作业,结果是只要屁股一着地,哪怕是在嘈杂的发电机旁边,他也能睡着。

  当地天气炎热,许多从废墟中挖出来的尸体来不及清理,开始慢慢腐烂。没有防护设备,项良杰只好往自己身上、手上涂柠檬汁儿,以此来减轻尸臭。

  项良杰说,这是他第一次碰上地震,而且还是这么大地震。整个救援过程下来,感想很多,待状态调整好之后,他准备与市红十字应急救援队的队员们交流分享救援经验。

  

  

  项良杰喜欢玩越野车,是国家注册的职业赛车手,参加过全国场地越野锦标赛,他还是中国无线电协会会员。

  2011年11月,他看到身边的朋友有车,又有那么多设备,于是联合大家一起成立了永康红十字会应急救援队。队员来自永康各行各业,液压千斤顶、拖车绳、绞盘等专业救援设备一应俱全。他们参与了多次救援,如2013年大寒山营救3名被困驴友,2014年搜救历山失踪老人等。救援队刚成立时,刚好赶上丽水发生飞机失事,他们还曾参与搜寻黑匣子。

  ■人物名片


永康日报 社会点击 09 两次死里逃生 手工搜救挖断指甲 2015-05-05 永康日报092015-05-0500012;永康日报092015-05-0500011;永康日报092015-05-0500002;永康日报092015-05-0500019;永康日报092015-05-0500018;永康日报092015-05-0500017;永康日报092015-05-0500016;永康日报092015-05-0500015;永康日报092015-05-0500014;永康日报092015-05-0500005;永康日报092015-05-0500031;永康日报092015-05-0500032;永康日报092015-05-0500033;永康日报092015-05-0500026;永康日报092015-05-0500027;永康日报092015-05-0500035;永康日报092015-05-0500036;永康日报092015-05-0500022;永康日报092015-05-0500023;永康日报092015-05-0500024;永康日报092015-05-0500037;永康日报092015-05-0500028;永康日报092015-05-0500013;永康日报092015-05-0500004 2 2015年05月05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