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日报 数字报纸


03版:第一重点

“国字号”循环经济示范市创建重在倡导全民参与

传统产业结构调整助推绿色发展

市发改局局长项敏(右四)在经济开发区再生资源分类分拣中心调研。

  □记者 李凌灏 施娟 通讯员 钱林锋 李响阳 

  我市经济发展的重头戏是工业,但是先天资源欠缺,想再铸五金名城辉煌,只能从节约集约利用资源上多动脑筋。光伏发电、工业废弃物回收再利用、执行城镇新建民用建筑节能标准、低效厂房改造、垃圾分类减量化、总结推广多种生态循环农业示范模式……近年来,我市在发展循环经济上的有益探索可谓建树颇多。

  自去年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市创建工作启动以来,我市更是把提高资源产出率作为目标,根据自身资源禀赋、产业结构和区域特点,把循环经济理念从行业、产业层面向社会层面延伸,在工业、农业、服务业乃至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持续深化循环经济内涵,致力打造经济社会“升级版”。

  谋篇布局,扎实推进产业结构调整

  “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新常态下新发展的重要抓手,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迫切需要,是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4月30日,市长金政在全市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创建工作推进会上指出,示范创建工作是为了更好地转化创建成果,以期改变我们的环境与生活。基于此,加快转型步伐,形成以节能降耗、资源综合利用为主的生态型工业,同时全力打造精品农业、特色农业,以点带面,发展循环经济不断提升经济社会发展质量水平,已经成为我市“二次出发”的重点,目的也是更好地服务和保障民生。

  循环经济牵涉经济社会方方面面,对部分人来说,千头万绪或将产生无从下手的困扰。“发展循环经济的第一步,是扎实有效地做好各项基础性工作。”金政细化了发展途径,就是要加快经济开发区省级园区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工作,加大规上工业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和节能降耗管控力度,扎实打造“节水型”社会,并加强重点项目组织申报,不断完善我市循环经济重点项目库,同时还要加快谋划一批既符合循环经济发展需要,又能切实推进我市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升级的重大产业。

  记者手记 

  强化责任,不断深化循环经济内涵

  循环不仅仅是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更是一个巨大的社会系统工程,是发展理念的改变,是生产生活方式的彻底变革。而变革实施的主体,就是普通民众。

  会议也释放了这样的信号——要进一步加深对循环经济内涵的理解,明确创建的方式方法和实践路径,开展工作要更富有能动性和创造性,同时要加大宣传力度,加快形成创建氛围,让创建工作成为全市人民的自觉行动。

  政府部门将再次开启示范引领的征程,明确切实承担起循环经济驱动者和垂范者的双重责任,加快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建设“节约型机关”;严格执行新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和绿色建筑标准,重点推动党政机关等公共建筑节能评估和节能改造;积极鼓励消费者购买和使用节能环保产品,并加大对商品过度包装、超薄塑料袋使用等违规行为的行政执法力度,在流通领域树立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经营理念;建立绿色消费的概念,引导公众进行绿色消费,形成绿色生产、绿色生活和绿色消费的氛围。

  “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是我市创建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载体,要加快制定集散市场、分拣中心、收购站点等的规范化建设方案,确保回收利用体系健康运行。”陈美蓉表示,不断提高资源利用水平,注重循环利用是创建工作的重点,各部门单位要发挥我市独具特色的“永康模式”循环产业链优势,主动作为,确保资源利用水平的稳步提升;同时也要加快推进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常态化、制度化,推进全市生活垃圾无害化、资源化处理。

  “示范创建是全市性的工作,某一项指标不达标,就说明我们的工作还存在薄弱环节,可能会导致整个创建工作的失利,发展循环经济应有的效果也无法充分显现。”金政强调,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市创建工作与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性,切实强化责任落实,以更高的要求将工作做实、做细、做到位。

  同时,市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市创建办公室也将加快考核办法的制定和完善,加强对创建工作的督促检查,并定期召开联席会,通报工作任务落实情况。

  突出载体,狠抓项目助力绿色崛起

  “相关重点项目的落地实施,是成功创建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的关键。”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陈美蓉在示范城市创建推进会上对创建工作做了进一步的明确和部署。

  陈美蓉要求,各部门单位要明确任务、落实责任,重点加强跟踪监管,确保11个省“991”行动计划重点支持项目等相关项目推进有力,进度不减;要紧抓机遇谋划项目,向上级争取更多资源要素方面的扶持;要以经济开发区省级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工作为抓手,加快推进再生金属产业纵向延伸、清洁能源推广应用、污染废物集中处理等五大工程,并结合八大五金行业资源产出率统计数据,重点摸排各行业循环经济发展关键环节,大力培育资源能源节约集约利用示范企业;同时还要继续实施“三改一拆”“四破”攻坚等行动,以工业企业“亩产论英雄”的约束评判机制,进一步提高全市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

  此外,陈美蓉在会上还提到,发展循环经济要注重量质提升,要继续扎实推进生态循环农业发展,以“两区一中心”建设为依托,全面推进唐先省级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建设,加快形成农业种养、农业观光和农业营销一体化的现代园区建设格局,继续实施农药化肥减量控害工程,不断扩大新型农业技术实施面积,并加快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相关办法出台。

  构建共创格局

  共建“两美”永康

  “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市创建并不是为了一顶‘帽子’、一项荣誉,而是因为发展循环经济对我市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市长金政的肺腑之言源自我市全面推行循环经济的坚定决心和信心。

  的确,垃圾分类减量化、光伏发电、工业废弃物回收再利用、低效厂房改造……所有这些举措,都是为了一个单纯而又美好的诺言——重现绿水青山,让百姓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清洁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在更高层次上实现人、自然、经济、社会的和谐统筹发展,走出一条具有永康特色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不过,我们也应该看到,任何新兴事物都不是自生自发的,需要一个不断培育和优化的过程。经过多年的实践,发展循环经济的广泛前景已被反复证明,其作为经济社会稳步发展的长足动力也得到了公认。生态文明理念拓宽了我市发展循环经济之路。在这过程中,政府有形之手的适度引导起到了撬动循环经济的初始动能功效。

  而要进一步深化循环经济内涵,作为社会的一份子,我们每一个人都责无旁贷。唯有人人参与其中,以优化资源利用方式为核心,以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为动力,加强法制建设,完善政策措施,形成“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公众参与、法律规范、政策引导、科技支撑、市场运作”的共创格局,才能真正形成具有永康特色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共建生态文明。


永康日报 第一重点 03 传统产业结构调整助推绿色发展 2015-05-05 永康日报032015-05-0500008;永康日报032015-05-0500010;永康日报032015-05-0500009;永康日报032015-05-0500003;永康日报032015-05-0500004;永康日报032015-05-0500014;永康日报032015-05-0500015;永康日报032015-05-0500016;永康日报032015-05-0500012;永康日报032015-05-0500013;永康日报032015-05-0500002 2 2015年05月05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