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日报 数字报纸


05版:西溪影视

剧组青睐上坛山寨,五六月档期排满

《最后的战士》六成戏份在西溪拍摄

  □记者 颜元滔        

  近日,40集电视连续剧《最后的战士》在西溪影视基地樟树林开机拍摄,该剧由著名苗族作家吴国恩担任编剧,由谭俏导演,芦芳生、石安妮、董晴、蔡蝶等知名青年演员主演。26日,该剧进入西溪镇上坛村山寨进行拍摄,这也意味着该新景点正式投入使用。

  投资200多万元

  为新剧量身打造景点

  进入上坛村,经过一段并不平坦的乡村小路,映入眼帘的一座座小木屋,就是新造的景点山寨了。20多间小木屋,错落有致地分布在山坳里,羊头、民族饰品、让人仿佛穿越到另一个时空,置身苗族的一个村落。

  据介绍,该山寨投资200多万元,经过半年加班加点的建设,终于在“五一”前投入使用。

  一路歌影视公司董事长董锡贵说,这个地方的地理环境说普通也普通,看起来无非就是有几座小山,但别小看这几座小山,这里的石头景观比较特别,看起来很有意思,对电视剧取景来说,再好不过。

  发现这个地方后,一路歌影视公司立即着手规划,安排新的景点建设。

  记者看到,山寨的大厅有800多平方米,十分宽敞,适合拍群戏。“之前《秦时明月》《抗倭英雄戚继光》等多部剧都想到在这里拍摄,因为当时还没有建设好,只能作罢。”董锡贵说。

  今年,《最后的战士》剧组美术指导来到西溪影视基地探景,到山寨实地察看后,觉得分外合适,当即要求根据苗族部落的特色加以打造,于是就有了记者开头看到的景象。

  除了宽敞的大厅,20多间小木屋根据小说和相关文献里对上世纪40年代的苗族部落的描述,进行还原。小村落不仅布局合理,更玄妙的是,作为山寨,它还屋中有屋,并有3间牢房。“关在这个牢房里,想逃都逃不出来。”西溪影视基地相关负责人董伟友说。

  山寨成形后,不少资深外景专家也来到实地探景。一名来自香港的外景专家表示,这个山寨在全国来说,都是一流的。因为按照拍摄情况来看,这个景点,既可以当作古代山寨拍摄,还可以稍加改造当作尼姑庵取景。

  目前,上坛山寨5月、6月的排期已全部排满,定档的就有《哪吒》《共赴国难》等四部剧。

  

  剧情跌宕起伏

  场面宏大有看头

  

  据了解,《最后的战士》以上世纪40年代初期湘西苗民革屯抗日起义为背景,真实再现了湘西苗族人民反抗屯租暴政,揭竿而起,沉重打击了国民党反动统治,迫使当局不得不废除压迫湘西苗族人民160余年之久的屯租制度。苗族革屯抗日军取得革屯的伟大胜利后,数万儿女毅然接受改编,奔赴抗日战场,经历了武汉会战、长沙四次保卫战、常德保卫战、衡阳保卫战和雪峰山保卫战等历次战役,以大无畏的民族精神,谱写了一曲化私怨为国恨,前赴后继,为国捐躯的壮烈篇章。

  剧中,“摆龙部落”头人之子石风五岁时,父亲因密谋革屯起义,被“湘西王”冉天明杀害,就在屯务军杀害石风、斩草除根之际,“摆龙部落”继任头人卡谟把他救起,派管家蓑衣人带着少年石风生活在荒无人烟的原始森林里。石风长大后,成为一个森林战士。一个偶然的机会,少年时因创伤失忆的他,从女匪珍娘枪下救下了有着进步思想的少女黄夏,从而逐步恢复记忆,走上了为父亲复仇和回归部落的艰苦行程。

  最终,在部落苦难的感召下,石风放下个人仇恨,走上了带领部落民众为争取民族自由而战,在湘西首先点燃革屯烽火,成为部落革屯军首领。在黄鹤南、顾含之等共产党员的引导下,石风率领的部落义军,战胜了以冉天明为代表的国民党军阀,革屯起义取得全面胜利。此时,常德会战爆发,国难当头,石风等部落民众放下与冉天明的仇恨,接受改编。数万苗族子弟改编为国民党军第73军暂编第五师、第六师,与日寇一战常德,再战长沙,死伤枕藉,义无反顾。而冉天明这个“湘西王”在国难当头之际,也以必死之心,率湘西子弟同仇敌忾,血战不退。在雪峰山会战的铁山之战中,冉天明壮烈牺牲。而石风,也和被冉天明收养的亲弟弟冉志高相认。

  “前期在樟树林、战壕已经拍摄了一部分戏份,当时拍的是浴血奋战抢粮的情节,整个场面很宏大。”曾在拍摄现场观看的村民告诉记者。  

  据悉,《最后的战士》剧组将在寺口樟树林、客栈、铁血战壕、山寨等景点取景拍摄,全剧60%的戏份都将在西溪影视基地拍摄。

  量身打造的山寨片约不断。


永康日报 西溪影视 05 剧组青睐上坛山寨,五六月档期排满 2015-04-30 永康日报052015-04-3000014;永康日报052015-04-3000015;永康日报052015-04-3000005;永康日报052015-04-3000018;永康日报052015-04-3000002;永康日报052015-04-3000025 2 2015年04月30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