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日报 数字报纸


01版:要闻

知耻而后勇,垃圾村马上变模样

  徐华水强调,建设美丽家园,村干部必须在其位谋其政

  □首席记者 王晓鸣

  

  本报讯 这几天,望着村里逐渐变好的环境,龙山镇桥下三村的周阿婆从心底发出微笑,“等全部整改好了,我再也不用弯着老腰去舀门外水坑里的脏水了。”

  然而,就在不久前,该村还是一幅不堪入目的景象:污水四处横流、处处垃圾遍地,露天粪缸随处可见。村里的池塘满是污垢,散发着腥臭味,令人作呕。

  在村环境卫生乱象被相关媒体曝光后,村干部们迅速行动,全面开展环境卫生大整治行动。前几日,在村池塘旁,村党支部委员朱雄伟正冒雨指挥一辆挖掘机进行清淤,他已经连续20多天没有休息,每天都要花10多个小时在整治工作上。

  “这几天,村干部们天天在村里,不是开会协商,就是赶到现场指挥。”朱雄伟介绍,桥三村曾是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后来因为发展中遇到一些问题,导致一些老区块的环境越变越差,大伙心里也感到很愧疚。

  看到镜头里村里的乱象,村干部们心里也不好受,立马层层分工落实,把全部心思都扑在村环境整治上:露天粪缸搬移、池塘清理等工作进展迅速,村里的环境得到了较大改观。接下来,该村还准备对几口池塘实施水系连通,引入活水,巩固整治成果。

  和桥下三村有着相似经历的,还有东城街道黄棠村。日前,本报刊发了《黄棠村,你们那里太脏了!》一文。村干部们迅速打响环境整治攻坚战,经过四天四夜的努力,该村“长”满垃圾的自留地变身绿化带,实现华丽转身。

  据悉,近几年,我市全面落实卫生长效管理工作,健全管理机制,强化责任考核,着力开展专项整治,使城乡环境面貌有了质的提升,许多市民都由衷地感叹:“永康越变越干净,越变越漂亮了!”然而,只要你仔细观察,在城乡一些地方,卫生死角仍随处可见,环境脏乱差的回潮现象比较普遍。

  对于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市委书记徐华水倾注了许多心血。他常常独自一人深入到农村和社区,不看“面子”,专查“里子”,掌握最真实的情况。他表示,在全市上下大力开展“五水共治”“三治四化”,建设美丽家园的今天,一些农村和城中村脏乱差的现象令人触目惊心,严重影响了百姓生活和永康形象。

  徐华水认为,出现脏乱差现象,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村干部的不作为。如果村干部只是躺在过去的光环里睡大觉,只愿当传声筒或占着位置不干事,对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不落实,对百姓的期盼呼声置若罔闻的话,村里的环境怎么可能变得干净整洁?新农村建设又何谈进展?

  徐华水强调,在其位谋其政,是对村干部的基本要求。各镇街区、各部门要对村干部的不作为、不担当进行严肃问责。对那些没有奉献意识、精力不集中、占着位置不干事、工作落不了地的村干部队伍要采取措施,坚决予以清理整顿。

  短评

  敢担当守规矩,自然有所作为

  在环境整治期间,桥下三村专门制定出一张考勤表,贴在村办公楼显眼处,把每名村干部参加环境整治和每日上班、请假等情况进行公示。村干部们表示,现在有了考勤表,大家都觉得身上担子更重了,基本没人敢请假。

  小小一张表,推动大作为。在以上这些实例中,我们看到,只要村干部有了知耻而后勇、有了敢于担心的信心和决心,并制定出相应“守规矩”的制度,自然就能够有所作为,推动村里环境在短时间内发生巨大的嬗变。

  目前,全市上下正大力推进“双创”和“三治四化”等工作。各中心镇集镇所在村、城中村正是创建的排头兵。但现在有些村班子长期软弱涣散,村干部消极懈怠,遇事不敢担当,做事不守规矩,严重阻碍了新农村建设的脚步。一个村发展得好不好,关键看村两委班子。村干部在其位谋其政,努力有所作为,责无旁贷。如果全市每个村的两委班子都能心齐气顺谋发展,每一名党员干部都能够把百姓的呼声时时刻刻记挂在心头,切切实实落实好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相信“两美”永康愿景的实现便指日可待。

  当然,推动村干部有所作为,还亟需一系列刚性制度来约束。今年以来,我市陆续出台一系列针对村干部行为规范的文件,这无疑给村干部带上了更结实的“紧箍咒”,营造出“让能干事的人上台,不能干事的人下台”的氛围,促使他们更加心系百姓,努力为民办实事。


永康日报 要闻 01 知耻而后勇,垃圾村马上变模样 2015-04-28 永康日报012015-04-2800049;永康日报012015-04-2800047;永康日报012015-04-2800048;永康日报012015-04-2800112;永康日报012015-04-2800113;永康日报012015-04-2800110 2 2015年04月28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