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要在早期识别儿童孤独症
症状表现为社会交往障碍、语言交流障碍等
![]() |
□通讯员 黄美青
儿童孤独症也称儿童自闭症,是以社会交往障碍、语言交流障碍、兴趣狭窄和刻板重复的行为为主要特征的心理发育障碍疾病,严重影响了患儿的社会功能。那么,作为家长应该如何早期识别呢?
儿童孤独症起病于3岁前,其中约有2/3的人在出生后逐渐发病,另外1/3则在出生后的1年-2年内发育正常,3岁之前开始出现退行,即原本已经获得的能力逐渐消失。
儿童孤独症主要表现为:
1、社会交往障碍:在婴幼儿时期表现为回避目光接触,对他人的呼唤、逗弄缺乏反应,没有期待被抱起的姿势,对父母没有产生依恋,呼之不理,对陌生人缺乏应有的恐惧,缺乏与同龄儿童交往和玩耍的兴趣,不会与他人分享快乐、寻求安慰,以及不会关心他人的感受。到了幼儿园的年龄,仍然不同程度地缺乏与他人主动交往的兴趣和行为,常常独来独往、我行我素,不理解也很难学会和遵循一般的社会规则。
2、交流障碍:以语言交流障碍最为突出。言语发育迟缓,晚说话而且进步也很慢。语言理解能力差,常存在模仿、重复说他人说过的语言,而且语调平淡,主动言语少,不会主动提话题,更不能运用语调、语气的变化来辅助交流。如果想要哪样东西,常拉着别人的手伸向他想要的东西,多不会用点头、摇头以及手势、动作表达想法。
3、兴趣狭窄和刻板重复的行为方式:倾向于使用僵化刻板、墨守成规的方式应付日常生活。如兴趣特别,对人或动物通常缺乏兴趣,迷恋于看天气预报、旋转物品、某种单调重复的声音,甚至对非生命物体特别依恋,如对瓶、盒等物品爱不释手,如果被拿走,则会烦躁哭闹、焦虑不安。常会出现刻板重复、怪异行为,如重复蹦跳、拍手、将手放在眼前扑动和凝视、用脚尖走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