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日报 数字报纸


03版:特别报道

市水务局与本报联合大司巷小学开展水资源保护活动

保护母亲河 从每个家庭做起

  18日,大司巷小学学子在市水务局工作人员、教师、家长的带领下,前往南溪园周村段,开展以“保护母亲河”为主题的亲子活动。孩子与家长一同开辟“绿化林”,种植杜鹃花,放养小鱼苗,还沿溪清理了一些乱投放的垃圾。

  这是市水务局与本报联合组织的一次有意义的活动,大司巷小学三(8)班全体师生、家长共同参与。“很高兴看到孩子们用实际行动,保护我们母亲河,为‘两美’永康建设出力。”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大司巷小学学子在放养鱼苗。

  □记者 陈慧     

  种树放鱼 学生参与度高

  寓教于乐 引导保护水源

  南溪园周村段,清风拂面,绿树成荫,三(8)班的学生和家长在一块空旷的黄土地上,迅速铲出几个树坑,种下一片嫣红杜鹃花,一棵桂花树,插上“大司巷小学201808班绿化林”标志,孩子们还在活动前省下零花钱,捐出压岁钱购买鱼苗,在南溪放生。

  “把脸盆放低一些,慢慢地把鱼倒水里。”孩子们在家长的指导下,舀出一盆鲤鱼,有的站在竹筏上小心翼翼地一条条往水里放鱼,有的倚着栏杆把鱼一股脑儿倒入水中,他们看着鱼儿自由地翔于水底,仿佛置身其中,兴奋地呼喊“鱼儿游走了!”“我们还要放鱼!”

  放养完鱼苗,有的孩子还变身“小老师”,见装鱼苗的塑料袋散落在地,就提醒同伴“垃圾全部都要带走!”见脸盆摆放不整齐,就一只只地叠起来,整理好,还在家长的带领下,沿溪捡了一些废弃的塑料袋、果壳、饮料瓶,放进垃圾桶。

  孩子们虽然玩得忘记归程,但随着活动的进行,看到自己种植的树木,放生的鱼儿,捡完垃圾后更整洁的南溪,听到教师和家长的关于“保护母亲河”的教诲,他们却像个小大人一样,开始思考活动的意义。

  “种树可以吸收二氧化碳,提供氧气,更新空气;垃圾不易分解,特别是塑料袋,回收可以重复利用。”三(8)班学生陈泽羽说,同学们都很开心,能和家长一起在活动中保护环境。

  该班家长委员会的一名成员表示,南溪园周村河段空气清新,风景优美,令他们流连往返,而活动寓教于乐,不经意间增强了家长与孩子环境保护、水资源保护的意识,了解生存环境的现状,激起他们保护水资源的美好愿望,不得不说意义非凡。

  在现场指导开展活动的市水务局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贝类、鱼类特别是白鲢、花鲢可以通过滤食水中的藻类和浮游生物,净化和改善水质,而且相关研究表明,白鲢、花鲢每生长1公斤,可以消耗水体中40公斤(湿重)浮游生物,增殖放流意义重大。

  去年6月,我市杨溪水库等六所水库,和南溪流域、华溪流域共增殖放流一千多万尾鱼苗,对改善水质起到了较好的作用。今年6月,我市还将实施“永康市2014年度中央财政渔业增殖放流项目”,在永康江支流华溪等源头性水域,及市内小一型以上水库,放流白鲢夏花1100万尾,花鲢夏花1100万尾,瓯江彩鲤夏花150万尾,以丰富我市渔业资源,改善生态水质。该工作人员说,他很高兴看到孩子、家长有这样的领悟,从身边环境着手,通过增殖放流,将保护水资源、节约水资源落实到实际行动中。

  三(8)班的教师们说,活动让孩子们感受自然,美化环境,也教育他们用实际行动,为建设“美丽南溪”出一份力。

  全民参与 打造“最美李溪”

  南溪上游的李溪,是我市通过治理的“最美河流”。2013年底,根据金华市开展争创最美河流和整治最差河流行动要求,我市编制实施《李溪“最美河流”创建实施方案》,计划用三年时间(2014年至2016年),以水质提升、环境质量、景观设施为重点,改善提升李溪流域水环境整体质量,将其打造成为“河畅水清、岸绿景美、功能健全、人水和谐”的永康“最美河流”,到2016年实现Ⅲ类水目标和打造成为市民休闲健身场所。

  整治主要围绕工业企业整治、基础设施建设、面源污染治理、河道治理等四个方面内容逐步展开。李溪(石柱至出口段)河道治理工程列入2014年市“五水共治”和政府投资项目计划,并于去年6月底开工。

  目前,该工程已关停流域内铸造行业11家,完成畜禽养殖污染整治47家,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行政村覆盖率提高到90%以上,农户覆盖率提高到70%以上。建立河道保洁长效管理机制,李溪及其支流保洁覆盖率100%。

  南溪园周河段投资3000万元,开展河道清淤清障、生态修复和岸坡整治,提升河道水环境质量和行洪能力,并对两岸进行绿化,配套建设休闲绿道及路灯等市政设施,营造优美的沿河景观和休闲环境。市民也常常响应“保护母亲河”号召,通过植树造林、放养鱼苗等方式,加入保护水资源的行列中来。

  学生种植杜鹃花。

  多措并举 推进河道治理

  学生在放养鱼苗。

  在我市,许多流域像南溪及李溪一样,进入了河道整治阶段。根据“158”碧水蓝天工程实施方案及“五水共治”工作安排,我市将在2016年之前投入超过4亿元资金,对市域内的永康江、李溪、华溪、南溪、酥溪、倪宅溪、烈桥溪、永祥溪、东溪等主要河道及部分农村溪流、村塘进行综合治理,全面改善城乡河道水环境。其中南溪河道治理工程和永康江河道治理工程已列入全国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合计投资1.43亿元,分别于2013年底和2014年相继开工建设,计划在今年全面完成。

  目前,我市已加大整治投入,推进治理工程;强化水岸同治,狠抓源头治理;创新管理机制,实施长效管理。实施水务体制改革,新设立华溪、酥溪、南溪、永康江四个流域管理所,在全省率先建立分流域管理的河道管理新模式,形成流域管理所、乡镇水管员、农村水务员层次分明、点面结合、条块结合的基层水利工作体系,在落实“五水共治”、开展河道治理长效管理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还依托分流域管理模式,结合“河段长”制度,建立了河道保洁长效管理机制,每年落实河道保洁资金1000多万元,组建专业河道保洁队伍19支,专职保洁人员837名,全市1122千米河道长效保洁覆盖率达到100%。

  学生在活动现场合影。


永康日报 特别报道 03 保护母亲河 从每个家庭做起 2015-04-21 永康日报032015-04-2100008;永康日报032015-04-2100019;永康日报032015-04-2100006;永康日报032015-04-2100021;永康日报032015-04-2100013;永康日报032015-04-2100015;永康日报032015-04-2100016;永康日报032015-04-2100010;永康日报032015-04-2100011;永康日报032015-04-2100022;永康日报032015-04-2100014;永康日报032015-04-2100012;永康日报032015-04-2100026;永康日报032015-04-2100009;永康日报032015-04-2100020;永康日报032015-04-2100025;永康日报032015-04-2100007;永康日报032015-04-2100024;永康日报032015-04-2100023 2 2015年04月21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