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永祥挖笋踏青,顺便看看几处古建筑
祠堂古民居 一道独特的人文景观
![]() |
门墙上的雕塑 |
![]() |
勤常厅正门 |
![]() |
梁上雕刻美轮美奂 |
![]() |
武秀才古居正门 |
![]() |
![]() |
当年武秀才用过的石杠铃 |
![]() |
带有精美雕刻的古居走廊 |
![]() |
![]() |
![]() |
![]() |
永康市风景旅游管理局 |
![]() |
春暖花开时节,想和家人好友外出踏青,可去哪里好呢?正巧,隔壁的邻居是永祥人,他说:“想去亲近大自然,何必与他人一样,大老远地跑到外地去。其实走江南街道永祥这条线路,便是不错的选择,相信沿途的自然人文景观,定会让你们大饱眼福……”
亲爱的朋友,如果你有兴趣,记者带你去看看麻车头村、下处村、勤丰村的这几座民居、祠堂。
□记者 朱青恒
沿着五金大道来到麻车头村,该村有座历史悠久的古建筑——勤常厅。
根据介绍,勤常厅建造于清朝早期,相传是由他们村祖上的尚卿公所建。
勤常厅门口坐北朝南。门前,布满绿草青苔,鹅卵石砌成的广场,给人以历史感。勤常厅中间为牌楼、四柱三楼,两侧为平墙,两旁为马头,灰砖砌成的门墙,与广场已连成一体。
勤常厅的正厅为单层建筑。再往后面走,左右两边的厢房各为五间,各带有一楼梯间和一弄堂,后堂为七间,上下两层。
勤常厅有前后两个天井,前天井采用石板并列铺砌,而后天井采用的是鹅卵石。正厅里的雕刻精美,透雕与镂空雕相结合,非常精美,我们在正厅驻足了好久,可惜就是猜不出这些雕刻中所讲述的故事。
离开勤常厅,我们继续驱车向前,从麻车头村出发至下处村,大约 7.3公里。
永祥是我市有名的竹乡,沿途风光优美。车行至白大雁口村老年协会所在地的路口时右转,再向前三四百米,我们来到了下处村。
下处村的武秀才古居俗称四家头,建于清代中期,为武秀才朱海水的旧居,现在是下处村老人协会的所在地。村里的老人说,之前每逢过年,村民从正月初一到十五都要在武秀才古居的正厅和后堂挂上纱灯,后堂明间还要挂上十几个祖先的遗像,以示祭祀;迎龙灯时,龙灯从大门进入,绕走廊一圈一圈舞动,热闹非凡。
在几位老人的陪同下,我们走进了武秀才古居。“到底是秀才住的地方啊,居然有三进二天井。”转了一圈后,同行的好友笑道。古居的后天井还保留着武秀才朱海水当年练臂力的石杠铃以及三个方形石墩。我和几个好友突发好奇,想试试身手,但撸起袖口上前一提,石墩仍丝毫未动。而最吸引我的是武秀才古居的正厅和每间厢房的门窗雕刻,这些雕刻造型看似简单,却做工精细,雕刻精美,且时代特征明显,可以说是雕刻中的精品。
我们从武秀才古居出来,车行至王赵线的交叉路口,左转过桥,沿着王赵线行驶3.2公里,便来到了勤丰村。
舒氏宗祠位于永祥路36号,坐北朝南。宗祠门楼与正厅的天井上建有一戏台,戏台的天花板上,画有“桃园结义”“貂蝉拜月”等典故。宗祠依山而建,进与进之间逐级抬高,落差比较大。舒氏宗祠初建于嘉靖四十三年(公元1564年),后“先达诸公相建整葺,霞祖敏公同贤族长曾修建于乾隆三十二年,历百八十春秋……”现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精美的窗栏雕刻
舒氏宗祠正门
舒氏宗祠后厅
后厅檐柱上的雕刻
市风景区旅游管理局公众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