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违规带生的举报信引起市委主要领导高度关注
教育部门迅速展开调查并明确表态
有举报必严查 对有偿家教“零容忍”
![]() |
日前,一封反映城区某小学存在老师讨带学生现象的匿名举报信被寄到了市委书记徐华水的手里,徐华水当即作出批示,要求市教育局严肃查处此事。
一封举报信,惊动一群人。然而,连续多天、多种形式的调查核实,结果却出人意料。该老师下班后就“宅”在家中,也没学生上门;随机找学生座谈了解,也没人反映这名老师有要求学生补课或家教的情况。调查期间,该老师并没有带生或家教行为。
教育部门
一封“诬告信”
再次敲响警钟
难道这是一封诬告信?先来看看信里都写了点啥。
自称是“一些学生家长”的人执笔写了这封信。从举报信的内容来看,执笔人对学校的相关规定很清楚,知道“带学生的老师要被下放到乡下学校教书”;同时,对被举报老师的家庭情况也似乎很清楚,知道其家属的职业。
同时,信中声称,永康经济发展得很好,但教育却徘徊不前,他们认为这跟老师的师德有很大关系,希望我市仿照温州、义乌等地的经验,一旦发现老师带学生且情况属实的,就开除教师的公职,以此敦促老师尽职地忠于本职工作。
“从目前掌握的情况来分析,看起来像是封诬告信。”市教育局负责彻查此事的工作人员称,连续多天开展了多种形式的调查分析,都没有发现老师有违规带生或家教的情况。
这么看来,这也许就是封涉嫌私人恩怨的诬告信?有些人可不这么看:“是无中生有,也可能是无风不起浪。不排除老师曾经有过类似行为,却及时收手的情况。当然,知错能改就可以原谅。”
“无论如何,这是一次警钟。”市教育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谢滔表示,已明确要求该校及全市其他学校进一步做好师德师风教育工作,多做自查和排查有偿家教工作,切实维护教师队伍形象。
教师职业生涯重点也是终身学习
■相关链接
谁也不会否认,前几年,永康教育曾有过低谷,教师队伍为此也曾饱受诟病。2012年以来,特别是“二次出发 教育先行”的导向明确以来,教育系统以时不我待的使命感和自我革命的勇气,正本清源、大刀阔斧进行改革。
改革的成果有目共睹。比如阳光招生、阳光人事、阳光食堂,公正、公平、公开的教育形象得到彰显,这是规矩回归;师德楷模、最佳教育人评选、严格教科研评选,“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正能量得到彰显,近几年金华市级教坛新秀、优质课评比等活动,我市教师经常领先,这是师道回归;统筹各类学校布局、营造公办民办学校良性竞争格局,教育发展回到应有轨道,这是秩序回归;优质生源外流大幅度减少,社会评价日趋提升,教育科学发展的动力不断激增,这是信心回归。
教师是教育事业的中坚力量。师德师风建设也因此被摆在了与教育教学改革同等重要的位置。
从师德建设行动年到师德规范年再到师德提高年,近年来,我市坚持抓“师德”建设。“师德师风好了,老师们对自我的要求也会高起来,师能水平才能提高。”市教育局工作人员解释,所谓师能水平,就是教师专业水平。我市设立名校长名师工作室,实施名师培养工程、领雁工程,制定青年教师成长计划,定目标、分梯队,激励所有老师加强学习。
“充电都来不及,哪还有闲心赚‘外快’。”城区某学校的王老师是名典型的80后,“现在很多家长拥有高学历,还有不少海归,老师不充电,与家长互动中会很有压力。”在她看来,如果靠啃“老本”去应对,那是件吃力的事。
巧的是,王老师的妈妈也是名老师,教了近30年的书。王老师的妈妈一直还记得“师父”留给她的那句话,“选择当老师,就别想着发财。教师这行能做的,是精神富有。”而她,践行一生的同时,又将这句话传给了女儿。
教你区分
何为违规家教
违规家教范围
1.教职工利用寒暑假、双休日、节假日、放学后、晚上等时间在校内外租房或家中有偿家教、带生和作业辅导等。
2.教职工举办或与社会教育(培训)机构、他人合作举办各种补课班、补习班、辅导班、提高班和兴趣班等。
3.教职工在社会教育(培训)机构或社会团体组织、他人举办的各类辅导班兼职、兼课和代课等。
4.教职工组织、参与以家长委员会、家长代表等名义开展的任何形式的上课、补课和作业辅导等活动。
5.教职工以任何方式为社会教育(培训)机构或他人提供、介绍生源。
6.其他形式的办班、家教和兼课等行为。
不列入违规家教的事项
1.上级教育部门政策允许的学校补课活动。
2.经教育局批准的名师、特级教师或有专业特长的其他教师在专门机构兼职、讲学、授课、讲座和辅导等活动。
3.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任课教师在课堂或办公室进行及时的、有针对性的个别辅导。
4.任课教师对学生提出的学习疑难问题,及时给予解答或辅导。
5.学校组织的、无偿的、家长自愿的放学后集中组织的活动。
举报热线:87101251
87101245
去年11名违规教师被处理
□记者 陈晓苏
早在2008年,我市就出台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在职教师家教(办班)及校外兼课行为的实施意见(试行)》。只是,和其他城市一样,尽管有偿家教是条高压线,但它依然存在。
“课后培训、辅导或者说家教,这是一种社会现象。有需求就有市场,教育主管部门的要求是,如果在职教师参与,就必须按照规矩来。”谢滔所说的“规矩”,就是去年新修订的《永康市教育系统违规家教处理暂行办法》。
该办法中明确规定,家教学生为教职工本人的直系亲属,包括本人的孙子(女)、外孙(女)、本人或配偶的兄弟姐妹的子女的,由教职工本人向学校提出申报,学校审核、登记、公示后将汇总名单报教育局备案,且不在学校家教的,不列入违规处理范围。未按规定申报、备案或在学校家教的,视为违规。而在学校以外家教其他学生,不论是否收费,均视为违规。
这一办法适用于全市所有公办中小学、幼儿园、教育局直属单位的在职教职工(包括在公办学校工作的临时聘用人员)和其他公办在编教职工。
去年,就有11名老师因违规带生或家教行为受到处分。其中6名在编教师接受记过处分的同时,并在校间作了调整;还有5名实习教师遭到解聘的同时,5年内无法再次加入我市教师队伍。
“一直以来,我们都非常重视教师有偿家教和违规带生的问题,有举报必严查。”市教育局审计监察科科长邵雄军说,对于违规行为“零容忍”的态度也导致部分人拿这制度当“箭”,一有怀疑,就写举报信。
“希望举报者本着公平、客观的原则,举报的同时提供确实可查的事实证据。比如详细地址和教师情况,可以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对于有些举报,却查不出事实来,邵雄军说这不仅浪费工作精力,对被举报者和学校也是种伤害,“希望可以实名举报,教育局将为举报者保密,同时我们可以借此实现与家长的良性互动”目前,我市已将教职工违规办班、家教、兼课的查处情况与所在学校年度考核挂钩,并实行学校主要领导责任追究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