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荣膺全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优胜县
“建成村”全面实施取水监测
![]() |
□记者 秦艳华
本报讯 连日来,市环境保护监测站工作人员陆续前往完成生活污水治理的村提水质化验,通过对氨氮、总磷、高锰酸钾三项指数检测,考核各村新建截污纳管工程运行是否实现达标排放。这也标志着我市首批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村的污水净化工作进入实质性运行阶段。
“已建成的运行系统处理是否科学合理,最终还要看检测结果。”9日,已接受检查的舟山镇槐花村村支书陈庆卫说,从现场情况看,从入水口流入的污水经过处理后,出水口流出的水质清澈无臭味,预期效果应该不错。
据悉,结合我市农村经济、地理、环境等现状,各村可选择厌氧生物处理技术、好氧生物处理技术、生态净水技术三种方式治理。考虑实际,槐花村选择厌氧生物处理技术,用一个“地下小湿地”将污水变成了清水。
目前,像槐花村一样,我市于去年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194个村中,有151个村已基本完成,并全部进入试运行阶段,新增受益农户约1.8万户,圆满完成了年初预定的目标和任务,我市也由此被评为全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优胜县。
在首批列入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村全面进入运行扫尾之际,今年我市农村截污纳管工作也有序推进。目前,全市列入截污纳管的247个村已完成入户调查,其中160个村完成初步设计,60个村完成招标,55个村顺利开工。根据目标,本月底将全面开工,力争9月底基本完成任务,10月至12月进行验收。
为更好谋划今年工作,我市组成多个专家组,深入各地对已运行村进行水质检测、开展建设村综合测评,力争建设一批惠及子孙后代的样板工程。
眼下,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已进入密集开工阶段,经过前期综合测评发现,在施工中普遍存在设施施工技术、窨井设置、管网施工、终端工程等共性问题。在积极总结前期经验基础上,今年我市已建立政府主导的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定期巡查制度,检查监测进出水量和水质,由各镇街区分村建立档案,为每个行政村培训一名农村污水设施专管员,全面落实管护机制。
此外,近期我市又出台了《杨溪水库入库河流水质管理考核办法(试行)》,通过对库区舟山溪、新楼溪、岩后溪等河流的水质监测,力促库区生活污水达标排放。办法规定,其入库河流水质考核结果为良好村,村人口数在500人以下、500人以上、800人以上的,每村每年分别补助8万元、12万元、15万元;考核结果为优秀的村,在良好档次补助金额基础上上浮;水质检测与上一年相比有所下降、考核结果不合格的村,将进行通报批评,以及扣减奖励金额、取消评优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