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个签名让三拨人松了一口气
吕公望故居最后住户同意产权置换
□记者 陈晓苏
本报讯 “快点帮我们看看,今天好把手续办掉。”8日下午3时许,市民韩先生匆匆走进市旧城办政策处理组的办公室,让工作人员指点该去哪个土管工作组办手续。得到准确答复后,不一会,他又过来请政策组的工作人员帮忙把关材料的填写。
这天,韩先生的妻子余女士及兄弟姐妹一起在《土地使用申诉书》上签下名字,这也就意味着,他们同意拆迁——兄弟姐妹六人以产权置换的形式,交出从父亲那继承而来,坐落于城区解放街上大雅巷的故居。
他们签下的这6个名字,看似简单,却让韩先生、旧城办和文物办相关人员这三拨人都松了一口气。“总共三间房。”抽调到旧城办工作近八年,对这些“遗留户”的情况,市旧城办政策处理组组长徐冰早已了然于心。为让这些名字能顺利落在协议上,他和组员做了多少工作早已数不清。看到今天这样的结果,徐冰和他的同事们,终于能松口气了。不过,他们更希望旧城改造牵涉的“遗留户”都能像余家兄妹一样,支持旧城改造工程的稳步推进。
“感谢他们同意置换,吕公望故居可以实现整体保护了。”得知余家兄妹已经完成材料递交,市文物办主任陈景也松了一口气。原来,余家兄妹从父亲那继承而来的房子就在吕公望故居的院子里,是吕公望故居的组成部分,余老先生是那里的最后住户。陈景说,对其实行整体保护的同时,还计划建吕公望纪念馆。作为该区块古建筑保护点之一,吕公望故居将以重要历史文化元素的身份,充实进解放街特色文化街区布景。
眼看尘埃落定,一直代表家人出面办手续的韩先生也松了一口气。“时间拖了这么久,吃亏的还是我们自己,真的是决策失误。”韩先生说得最多的还是对旧城办政策处理组工作人员的感谢,“与他们交流得很多,也多亏他们,兄妹几个的意见最终还是统一了。”韩先生说,自己很信任旧城办政策处理组的工作人员,所以才会请他们帮忙指导填写材料,“也许是最后一次和他们打交道了,给他们添了很多麻烦,但他们依然很热情地接待我们,服务也很到位。”
得知第二天就会安排评估公司上门评估房屋价值,韩先生又为部门工作效率点赞:“那我们就安心等着拿新房钥匙啦。”
拧成一股绳
推进解放街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