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累计发放政府津贴148万元
高层次人才“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优化环境留人留心
![]() |
![]() |
建立 政府津贴 实施 安居工程 实施 购车补助 妥善解决 引进人才的 子女就学和 配偶安置问题 创建新型户籍制度 鼓励企业 参加各类人才 招聘活动 柔性 引才引智 |
![]() |
永康市人才引进对象范围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 1 2 3 4 5 6 7 8 9 10 国家级重点人才(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级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学科、学术技术带头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第二层次入选人选) 省部级重点人才(浙江省特级专家或条件相当的高级专家;钱江学者特聘教授;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一、第二层次培养人选、地级市以上有突出贡献专家、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或省级工程技术中心学术技术带头人、博士生导师) 具有博士学位或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人员 具有硕士学位或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人员 规模以上“两新”组织的中高级经营管理人才 金华市“321人才工程”培养人选、地市级以上科技进步奖前两位完成人、地市级工程技术中心学术技术带头人;获得国外硕士以上学位或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资格,并具有国内外知名企业或科研单位三年以上工作经历的优 |
□记者 施娟 李凌灏 通讯员 舒秀芳
经济要转型提速换挡,自然离不开高层次人才的智力支持。近年来,我市结合产业特点和优势,高度重视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突出政策激励“引”才、丰富企业“培”才类型、搭建平台“炼”才,出台了颇具吸引力的利好政策。
记者从人才市场管理办公室获悉,我市已累计发放政府津贴148.4万元。其中,2010年,我市享受政府津贴的有22人,发放45万元(津贴36万元,一次性安家补助9万元);2011年35人,发放津贴406375元(津贴37.3万元,一次性安家补助3万元,购车补助3375元);2012年35人,发放津贴37.6万元;2013年31人,发放津贴25.2万元;2014年共有38人完成申报。
积极落实人才先行战略
企业人才为好政策点赞
政府津贴是对人才的肯定
精神褒奖聚集榜样效应
“我享受政府津贴已经有3年多了,这是对我价值的肯定。我觉得永康的整体氛围正在逐年变好,能将我多年科研的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是一种成就感。”陈刚是位博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2005年从长沙矿冶研究院被“挖”到浙江盈联科技有限公司,任总工程师。由其主导的技术项目镍钴金属材料提纯,为企业带来了丰厚的效益。“目前,这个项目处于同行业领先水平,占全球10%左右的市场份额。”陈刚的话里透着骄傲。
许多人问陈刚,为什么放弃大城市,千里迢迢来永发展?他总是回答:“永康的创业环境好,发展空间大。”其实,在他心里,还被这片热土求贤若渴的诚心所感动。
“我每个月享受500元的政府津贴,这对我来说,既是一种肯定,也是一种激励。”胡金奎2005年加盟步阳集团,任技术部部长,由其带队开发的步阳精品门系列已成为市场上炙手可热的明星产品。一樘精品门的利润甚至抵过10樘普通门。胡金奎还牵头成立了步阳集团门业研究院,由其担任院长,主要负责新产品的开发以及技术难题的攻关。
如今,胡金奎还把远在安徽安庆的老婆、孩子都接到了身边,这让他更加安心地扎根永康。“永康是一片创业热土,可以做点实事。”胡金奎说。
近年来,我市不断加大推进专业技术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加大柔性引才引智力度,发放政府津贴就是其中一项。为此,市人才市场管理办公室还把“积极落实人才先行战略各项政策和事业单位人才引进政策;认真履行引进人才政府津贴、购车补助、安家补助、购房补助、房租补贴、人才公寓政策兑现等职责;严格按照文件要求,进一步规范人才引进的各项操作程序。”列入年度重点工作。
同时,市人才市场管理办公室还及时推荐各类优秀人才参加国家、省、市有突出贡献专家、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和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评选,在申报评审和破格晋升相应的专业技术职称上努力做好服务工作。在日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的2014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员名单,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夏声广入选,这也是我市享受该殊荣的第一人。
政府津贴是对人才的肯定
精神褒奖聚集榜样效应
市人才市场管理办公室主任吴勇认为,对于获得政府津贴的高层次、高技能人才来说,物质奖励并非代表着主体含义。它背后的精神褒奖、行政认可,同样是能够伴随终生的财富。而这些人才所聚集的榜样效应,无疑是巨大的。“不求所有,但求所用”。针对面广量大的中小企业对高层次人才的实际需求,我市早在2009年,就出台了鼓励企业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的专项政策——《关于实施人才先行战略的若干意见(试行)》。让各类人才脱颖而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让人才的贡献和回报相匹配,营造出崇尚科学、尊重人才、褒扬先进的氛围。
也有专家认为,政府津贴是对高层次人才的肯定,从为留学回国人员量身定制的“千人计划”“万人计划”,到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等重点人才项目,潮流中凸显了知识生产力和创新创业融合的前景。而政府在资源配置中,更趋向于从选拔式、分配式扶持向普惠式、引领式转变。从市场来看,这肯定是个积极的信号。
致力营造重才爱才氛围
为企业引才留才添筹码
据了解,近年来,我市不断积极优化环境,留人留心,创新人才激励机制。奉行“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建立完善评奖体系,综合运用发挥事业、物质、情感、政治等四项激励的作用,着力营造重才爱才的良好氛围。
记者看到,《关于实施人才先行战略的若干意见(试行)》对人才引进、人才培养、人才工作载体、人才激励、人才服务等方面都做了具体的要求。
在人才引进中,《意见》对建立政府津贴作了明确规定:非公企业引进的高层次人才,为企业服务满3年,且每年服务时间不少于7个月的,按实际在永服务月数发放政府津贴。具体标准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10000元/月,国家级重点人才5000元/月,省部级重点人才3000元/月,具有博士学位或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人员2000元/月,具有硕士学位或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人员500元/月。
事实上,除了享受政府津贴,我市对高层次人才还在购房、购车等方面都有相应的补助,同时,为了解决人才的后顾之忧,还妥善解决他们的子女就学和配偶安置问题。
就拿实施安居工程来说,我市积极建造人才公寓,制定人才公寓购置办法,为非公企业引进高层次人才入住给予政策优惠。对为企业服务满五年以上的引进人才,给予一次性购房补助,具体标准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补助100万元,国家级重点人才补助80万元,省部级重点人才补助60万元,具有博士学位或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人员补助15万元,补助经费分5年支付,每年按补助额的20%兑现;硕士或副高级人才给予一次性安家补助3万元。
采访中,不少企业主为这样强有力的招贤纳才政策叫好。“这样的政策对我们中小企业来说,很实用。有了这样的政策,企业更有信心去招引需要的人才,这也降低了企业的发展成本。” “企业用人才,政府发津贴。这让企业在引才留才用才上都增添了底气和筹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