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额保险为农民撑起“保护伞”
“三农”保险服务网络三年覆盖全市
□记者 颜元滔
本报讯 年轻人外出务工,留下老人独守空房,孤独度过晚年;一旦发生意外,因病致贫、返贫后全家束手无策。自2013年我市启动农村小额人身保险试点工作以来,这一情况正逐渐得到改观。今年,我市将加大农村小额保险工作推进力度,为更多农民撑起“保护伞”。
小额保险三年覆盖全市
农村小额人身保险,简单地说,就是面向低收入人群的人身保险产品,是金融服务“三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种有效的金融扶贫手段。
据了解,现行的农村基本医疗保险提供了广覆盖、多层次的基本医疗保障,较好地解决了群众多发病、常见病的就医问题,但在人身意外伤害保障补偿方面还存在空白。作为一项新的惠民金融创新模式,农村小额人身保险是政府借助保险机构的优势、提高农村居民风险保障的必要补充。
中国人寿永康市支公司负责人李敬介绍,我市小额保险参保率还不足10%,覆盖面还相当有限,村民参保意识较弱,整体保障水平偏低。
今年1月,我市发布《关于开展农村小额人身保险工作的通知》,按照“政策引导、商业运作、村民自愿”的原则,支持符合条件的国有保险公司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加强农村小额人身保险销售、服务、理赔等环节的经营模式创新,逐步形成“政府组织推动,社会各方积极参与、城乡居民自愿投保、保险公司市场化运作”的互动工作机制。并力争通过三年努力,到2017年形成覆盖全市的“三农”保险服务网络。
全市15283人参保
让广大低收入者日常生活也有保险保障,保费低廉、保障适度、核保理赔简单是农村小额保险推出的初衷,也是保险业服务“三农”的举措。
从2013年6月开始,我市先后在西溪、方岩、唐先、石柱、花街等镇开展农村小额人身意外伤害保险试点工作,在“以村统保”“以家庭联保”和“以个人投保”等模式中,探索出不受年龄限制的“以村统保”模式,深受欢迎。
试点期间,共有15283人参保,理赔金额109.15万元。一大批农民及小微企业职工得到了赔付,社会效益明显。
寨口村为全体村民投保
西溪镇上马村村民陈七召2013年参保,去年1月在救火时受伤住院治疗,在先报销农村合作医疗费用后,又领到了保险公司赔付的3973.73元保险金。
近日,记者来到西溪镇寨口村,随机询问了村里几户村民,都能说出小额保险的险种内容。村党支部书记黄永德告诉记者,以前村民遇到意外事故只能让村里解决,保险公司推出小额保险后,村里统一出钱为每位村民投了小额保险。没想到,这份保险真的发挥了作用,20余位村民先后出险并得到赔付,村民们都很满意。
“只要村民认可,这个小额保险我们会继续为大家办。”黄永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