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唤起乡愁的地方
![]() |
![]() |
![]() |
![]() |
![]() |
![]() |
![]() |
村口(谏庄)
□记者 程高赢
有一个地方,无论身在何处也不曾忘记。那里有炊烟袅袅,鸡鸣犬吠,阡陌良田,还有生养我们的血脉至亲与故土乡情。它的名字,叫作家乡。
有一种记忆,无论怎样隐藏也无法把它清除。它会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从心底汩汩流出,或是于某个怡然自得的午后悄然浮现于眼前。这种与生俱来而且与日俱增的情感,便是乡愁。
一望无际的油菜花田,几位老妪正在溪边弯腰洗衣,三三两两的农妇正梳理着阳光下的九头芥。男人们身体宽阔健硕,黝黑而朴实。这里就是唐先镇石湖坑村,这里有勤劳、善良、谦卑的农村人。想寻找乡村记忆吗?来,到这里看看。
石湖坑村的小溪边,有个远近闻名的“十六间”。据居住在这里的78岁老人吕梅分介绍,“十六间”古屋已有60多年的历史,屋里最吸引人的是“成氏民居壁画”。“这是1958年留下的,画的是当时村里的经济总收入、收入科目、粮食支出等等明细。”吕阿婆说,刚开始画的时候大家都很好奇,邻里乡村很多人都赶过来看,一度引起轰动。如今,石湖口、谏庄、石湖坑3个村的油菜花出了名,赏完花专程过来看壁画的市民越来越多。
行走石湖坑乡间,一栋栋新式小楼正在取代以往那些各具特色的古老民居,而那些镌刻着沧桑岁月的砖雕石块,精美绝伦的雀替与斗拱,甚至于房顶上的青砖与黛瓦,仍然有迹可循。
同样别具韵味的,还有那儿时记忆中的乡村手工艺,包括日常生活中用到的篾匠活,逐步被淡化的年节礼仪,鲜有人唱和的民间小调……
距石湖坑2公里之遥的谏庄,同样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一个极具特色的村庄。谏庄曾是农业学大寨的样本村,在老一辈人心中有着较高的知名度,时至今日,村里的许多建筑仍然保留着标语口号,那是一个时代的记忆。
上年纪的村民忆起了童年时代的生活,孩子光着屁股在田间快乐嬉戏。他们翻过的田地里,蚱蜢在草叶间蹦跳,云雀在他们头顶飞过。但他们不屑一顾,他们的祖父母聚在一块议论着生产队、合作社、公社……最后扯起天真的喉咙,一起唱起了歌谣:“公共食堂啰有饭吃,大跃进啰有裤穿,光着屁股啰晒太阳。”
如今,谏庄古朴的建筑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城市人来踏青游玩。人们感叹蹉跎岁月里的自强不息,感受仍然存在着的农耕生态。
谁说记忆不可挽留?有心人,不惧似水流年。
成氏民居壁画(石湖坑)
整理姜籽(石湖坑)
做篾(石湖坑)
老人与老屋(谏庄)
祠堂(石湖坑)
小桥(石湖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