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年2.85万户农民住上新居
今年计划改造3700户,争创4个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
![]() |
□记者 秦艳华
本报讯 20日,绵绵春雨中,有永祥“云端村”之称的江南街道平田村的男女老少站在村口,依依不舍地望着推土机掀翻老旧房,见证农房改造的启动,同时对小村的未来充满憧憬。
平田村四面环山,海拔427米,仅有一条道路通往外界,闭塞的交通制约着村庄发展。自与下山脱贫计划擦肩而过后,小村错过了发展良机,成为我市为数不多的特困村,其基础设施严重落后,75%的村民外出打工,仅40多位老人留守。
“2006年曾计划下山脱贫,但由于村民思想不统一,错过发展良机,这次要借农房改造惠民政策,让村民过上好日子。”站在拆迁现场,平田村村委会主任张桂军边指挥边介绍,农房改造是富村的有效途径,居住环境好了,才能吸引城里人前来观光旅游,带动小村发展。
今年,平田村将借助农房改造的惠民政策,拆除旧房108间。再过一年,这里将建起一幢幢现代化新农居,吸引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近年来,像平田村一样,我市部分农村通过农房改造,走上了强村富民路:古山镇大园东村依托钢铁市场,通过农房改造,扩大规模,建成拥有500多个摊位的废旧钢铁市场,每年为村集体经济增收700万元;象珠镇寺口吕村通过农房改造,集约节约用地,建设标准厂房,每年集体经济增收200多万元。
在不断壮大集体经济、改善村民居住环境的同时,农房改造还为农村带来了政策红利。东城街道高镇、江南街道园周村、古山镇大园东村、象珠镇寺口吕村、芝英镇松塘园村、城西新区小东陈村通过农房改造,先后创下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仅这项殊荣,每个村获得省、市两级奖励210万元。
据悉,我市自2009年启动农房改造工作以来,出台系列扶持政策,建设“两美”新农村。截至去年底,全市已有233个村申报农房改造,6年累计拆除旧房占地面积235万平方米,完成改造建筑面积742万平方米,28485户农民住房条件得到了改善。创建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6个,园周村还入选全国建设宜居村庄示范,成为金华市唯一入选村庄。
农房改造让农村日益变美变靓,处处彰显特色风貌。今年,我市农房改造工作稳步推进,全年计划完成农房改造3700户,重点将抓好古山镇古山三村镇中村“立改套”建设,以及芝英镇桑园下村、龙山镇梅陇村、石柱镇塘里村、经济开发区黄城里村4个村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的创建。同时,农房改造在延续往年系列补助政策的基础上,今年省里将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对创建“省字号”的美丽乡村样板村给予更高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