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来了 好像空气都能拧出水来
记者总结七大姑八大姨的“斗湿法”,总有一款适合你
![]() |
![]() |
![]() |
昨天,有个同事穿了一件线衫,外加一件轻薄款羽绒服;另外一个同事只穿了一件衬衫。前者没说热,后者也没喊冷。看到这两人的衣着对比后,我懵了:恼人的3月天,到底该如何穿衣?
事实上,让人感到烦恼的不仅是这捉摸不定的天气,还有无论身处永城哪个角落,都能感受到的浓浓“潮”意。家里的地板、门窗、家具都蒙上了一层水气,衣服、被子摸起来也是“黏糊糊的”……好不容易盼来阳春三月,没想到令人如此闹心。
如何“斗湿” 请看过来
地板、家具湿漉漉的,窗户玻璃雾蒙蒙一片,衣服晾不干,身体里的湿气越积越多……亲们,要抓狂了,怎么办?
Duang!福利来了,为帮助各位小伙伴轻松度过潮湿天气,记者总结了七大姑八大姨的“斗湿法”。大家收好,不用谢!
□记者 李争鸣
未来一周 多云阴雨相间
先来说说天气吧。这两天关于天气的“大事件”,莫过于前天的大太阳了。那种扑面而来的暖意,让人一下子接受不了。走在街头,不少潮女已悄然换上短袖、短裙,提前感受夏天的味道。
据市气象台发布,前天白天最高温度达31.1℃。这是什么概念呢?市气象台工作人员说:“如果把它跟历史上3月中旬最高温度作比较的话,今年可以排到第三。”
数据显示,我市自1961年有气象记录以来,3月中旬的最高温度出现在1988年,达33.5℃;老二的位置则被2010年“霸占”,达31.7℃。
不过,有些事情来得快,去得也快。昨天,最高温度已降至23℃。市气象台预测,今天阴,有时有阵雨,最高温度18℃。
明后天是周末,从目前的预测来看,天公不是很作美,周六上午可能会飘雨,下午雨渐止转阴,最高温度18℃,最低温度12℃。周日上午阴转多云,下午阴有时有阵雨,最高温度20℃,最低温度10℃。下周一是一个雨渐止的过程,气温10℃至15℃。
“受弱冷空气影响,未来一周,我市气温会略微降一点,天气以多云、阴雨相间为主。”市气象台工作人员介绍。
这忽冷忽热的天气,遭到了很多小伙伴的吐槽。在记者的朋友圈里,有一条微信是这么说的:路上,一个穿衬衣的和一个穿棉袄的擦肩而过,两人相互瞄了一眼,然后各自心里默念了一句:神经病……评论栏里,一排人齐刷刷地点赞。不用问,好多人躺枪了。
一、家中如何除湿
1.间歇通风法。将上风方向的门窗关闭,只开启下风方向的门窗,以减少水汽进入室内。中午室外的空气湿度处在最高值,不宜开窗,应在下午或傍晚,气候相对干燥时开窗调节。天气转晴时,打开所有的门窗,以加速水分蒸发。
2.干燥剂吸潮法。超市里有专用于防潮除湿的干燥剂,最常见的是吸湿盒和除湿包。厨房里的苏打粉也可以吸收湿气;咖啡渣兼具吸湿除臭双重效果,放进纱布袋,就是小型除湿包;洗衣粉也是好用的除湿剂,吸饱水分结块后,可拿去清洗衣服,一点都不浪费。
3.室内升温法。在回潮的室内打开取暖设备,用来提高室内的温度,使水汽无法凝结,从而降低室内湿度。
4.空调抽湿法。启动空调的除湿功能,可有效地解决房间潮湿的问题。市面上有很多专业的除湿器,既然是专业,除湿效果当然就更明显。
除湿包
间歇通风
二、衣服如何晾干
1.把铁丝衣架两端1/3处用力向前弯曲,衣架变成立体的,晾晒衣服时,前、后身就不会贴在一起,衣物内侧通风可以大大缩短晾晒的时间。
2.衣服晾晒一定时间后,可改用电吹风吹干。将需要吹干的衣服挂在较低的衣架上,在衣服上方均匀送风。需要注意的是,千万不能用电吹风直接贴着衣服吹,这样很容易将衣服烫坏。
此外,电熨斗也可辅助衣服干得更快,使用电熨斗时切忌直接熨于湿衣之上,需要垫布熨烫。
三月回潮 到处都是湿漉漉
再来聊聊潮湿这个话题。这两天,一走进室内,那感觉就跟夏天走进空调房似的,凉飕飕;地上就跟用湿拖把拖过一样,到处都是湿嗒嗒、黏糊糊。有个网友说,他早上急匆匆出门上班,下楼时一不留神,滑了一跤,楼梯上全是水。
湿漉漉的空气,让人觉得好像能凭空拧出水来。有人问,这是不是就是最近新闻上看到的“回南天”。
针对这个问题,记者专门请教了市气象台工作人员。对方表示,回南天一般出现在春季2月、3月的广东、广西等华南地区,它类似于江南地区的“梅雨季”,都是某一个时间段、针对某一地区出现的天气现象。
那室内如此潮湿,又是为什么呢?市气象台工作人员解释,由于经过了一个冬天,物体温度低,阳春三月气温升高,物体温度(特别是厚大物体)一时未能升高。
此时,低温的物体面与来自太平洋的南风(南风经过太平洋时吸收大量的水蒸气)的水蒸气接触,水蒸气就容易结成细小水珠,附在物体表面,这就是回潮的原因。
“这种情况要等物体温度升到一定程度,才会结束。”市气象台工作人员说。这样看来,室内潮湿这个问题不会立马就结束。好在接下去几天的温差不是很大,兴许潮湿问题能得到一些缓解。
三、身体如何祛湿
1.食疗。很多常吃的食物都可以起到除湿的作用,如薏米煮粥。薏米,有利水消肿、健脾祛湿、舒筋除痹、清热排脓等功效;红豆,有健脾止泻、利水消肿的功效。将薏米和红豆加水煮熟后食用,可以利尿、除湿。此外,还可以选择红豆、茯苓、淮山、党参等放到煲汤材料中,煲成粥或者煮水喝,可以利尿、除湿,对水肿的人尤其有效。这两种方法都有利尿的作用,不适宜尿多的人食用。
2.运动。运动不仅可以缓解压力,还能加速湿气排出体外。跑步、健走、游泳等运动,有助于活化气血循环,增强体内水分代谢。体内湿气重的人大多是饮食油腻、缺乏运动的人。这些人常常因为感觉身体沉重、四肢无力而不愿活动,但越是不爱运动,体内积的湿气就越多,久而久之,就会导致湿气攻入脾脏,引发湿热病症。
薏米红豆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