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帮四送民情日记”让党员干部更“接地气”
干部办啥事 百姓能监督
![]() |
![]() |
![]() |
![]() |
![]() |
□记者 陈李新 胡鹏
“晶莹剔透的自来水哗哗地流入江南街道上把赵村村民家中,流入他们的心田,村民们都笑了。我相信这样的画面,过不了多久便会成真。” 18日记者在市行政执法局局长施天祥的工作日记中看到这样一段内容。
新春伊始,市委、市政府创新“四帮四送”活动,帮发展、帮整改、帮规范、帮解难、送政策、送科技、送信心、送服务,并要求党员干部把每天的工作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随机抽取一部分,刊登在《永康日报》上,送到市民手中,接受百万市民审阅、监督,变干部向领导汇报工作为向百姓汇报工作。对于干部工作日记中的不实问题,市民也可以拨打8890热线反馈意见,通过8890热线转交相关部门处理。
党员干部日记,记民事应民声
“象珠镇横渡村因为黄坟水库扩建增容需要,已经多年未批基,村里的危旧房比较多,要开展全面排查,对危旧房住户进行转移。”
“花街镇陈弄坑村困难户应红江夫妇重病在身,家庭极其困难,要尽快联系相关部门,为他们争取更多救助。”
“新永康人卢某2万元交通事故赔偿款很难执行兑现,今天终于找到了被执行人,并答应明天付款。”
这些都是党员干部工作日记中记录的民事、民声。日记内容不仅有百姓柴米油盐等生活琐事,还有百姓、村庄、企业的难事、愁事。如今,写日记已经成了他们的习惯,每天把问题困难记录下来,以便尽快解决,为民排忧解难。
江南街道上把赵村有280多户村民,集体经济薄弱,村里各项建设都比较滞后,甚至连自来水都没有,村民们只能喝地下水,能喝上自来水是村民多年的期盼。
“初装自来水要82万元,这数目太大了,村里承受不起。通过努力,自来水公司答应优惠10万元。这一刻,我心里特别高兴。村支书愿意负责到每户家庭收取800元至1000元自来水初装费用。我又向村两委提议召集村里的办厂能人、个体工商户及社会各界募集缺口资金。”在施天祥的工作日记上,详细记录了上把赵村自来水安装前期工作的进展。
报纸登日记,我所为民所知
这一本本“工作日记”成了我市百名领导千名干部走基层、入企业、转作风、强服务最真实的写照。老百姓有什么困难,该如何解决,需要哪些帮助,一一记录在案。近期,本报在头版刊登了部分领导干部的工作日记,让百姓审阅,接受百姓的监督。
“前段时间看到镇领导来村里视察,镇村干部还到家里来询问住房情况,原来是来帮我们解决问题的呀,我还差点误会,以为领导就是来走走过场的呢!”看到报纸上刊登的领导日记,横渡村一位老农不时伸出大拇指说,这次“四帮四送”,真的和以前不一样。尤其是听说排查完后,要对村里的危旧住房住户进行转移,他心里很高兴,因为他就是其中一户。过不了多久,他们就有望远离这危旧房了。
“原来施局长做了这么多工作啊,我还以为事情很简单呢。”听说下半年村里能喝上自来水,看了施天祥的日记,上把赵村赵先生眉开眼笑:“我们一直都是喝地下水,终于可以和其他村一样,家家户户通自来水了。”
赵先生不住地为“工作日记”点赞。他说:“有了工作日记后,我们就能知道领导在干什么、想什么,老百姓反映的事情领导有没有上心。这种以写日记的方式来促进领导工作的方式非常好,也让我们对领导有了更多了解。”
记者在华丰菜场附近随机采访了几位市民,市民均表示:“在报纸上公开干部工作日记,是前所未有的,希望市委、市政府能多创新为民办事、为民服务的好方法。”
公开日记是最好的监督
据了解,截至目前,全市百名领导、千名干部累计走访农户5000余户,收集各类意见1188条次,帮助解决各类问题617个。走访各类企业3600多家,收
创新监督形式
提升惠民质量
党员干部接受监督的方式有很多种,诸如上级部门、纪委、司法部门以及媒体监督,等等。但还有一种监督方式,是我们提得最多的,也是最有效的方式,那就是群众的监督。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党员干部接受群众监督,往往会流于形式,或者做得还很不够。
新年伊始,我市开展的“四帮四送”活动,让百名领导、千名干部进村入企,将“办公桌”搬到田间地头,摆进企业车间,真情实意为百姓解难题,一心一意为企业送服务。也许有人会有这样的担心,党员干部下基层会不会只是图个形式走个过场?正是基于这种考虑,我市创新监督方式,在报纸上晒党员干部走基层日记,让全市人民审阅党员干部下基层的所思、所想、所感、所为。审阅党员干部在基层做了什么工作?老百姓的问题有没有去帮忙解决?企业发展中又遇到哪些难题需要协调?晒出走基层日记,老百姓一目了然。
“开心之余更觉压力倍增”。在报纸上晒出工作日记后,施天祥的感受也成了广大党员干部的共识,“感觉压力比以前更大、责任比以前更重,今后工作要更加认真,决不能马虎”。开展“四帮四送”活动、晒党员干部走基层日记,要的就是这种效果。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晒党员干部走基层日记,实现了媒体监督和群众监督的有机结合。
当然,晒日记只是党员干部接受媒体和群众监督方式的创新和手段的提升,党员干部只有正确认识接受监督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让群众在阳光下行使监督权力,促其扬长避短,才能真正做到多一份监督就多一份健康,多一份监督就多一份踏实,多一份监督就多一份关怀。
■编后语
集各类建议2703条次,为企业当场解决相关问题1692个。目前,8890服务平台12名话务人员24小时值班,市民如对干部工作日记中记录的事项存有疑虑,或急需跟进服务,可拨打8890热线,服务平台将分门别类,及时转交相关部门,让市领导随时了解“四帮四送”工作情况。
“日记在《永康日报》发表以后,很多人给我打来电话,对我的工作表示肯定,开心之余更觉压力倍增。”施天祥说,以后他要坚持写工作日记,切切实实为民办事。
记者了解到,不仅是施天祥,许多工作日记被选登的领导干部普遍感觉压力比以前更大、责任比以前更重,今后工作要更加认真,决不能马虎。
“在报纸上刊登党员干部的工作日记,就是为了让老百姓知道我们的工作,了解党员干部的为民情怀,还能动态反映出‘四帮四送’活动的成效和党员干部的工作绩效。”市委书记徐华水道出了刊登工作日记的初衷。他说,这么做就是为了倒逼党员干部主动往基层走,往群众中走,让党员干部把工作细化、具体化,工作目标更清晰,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我有所为,民有所知”。
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陈立新认为,公开日记对党员干部是最好的监督。“以往都是党员干部向领导汇报工作,难免有一些夸大其词、弄虚作假的成分,我们要的不是报喜不报忧,而是真正反映民情,为民办事。”他说,在报纸上公开日记,不仅向领导汇报了工作,工作进展情况也非常清楚。更重要的是,市民能通过日记了解干部当下所做的工作,干部为解决老百姓的困难做了哪些事。如果有不实的汇报内容,知情的市民和领导就会马上知道。这样一来,无形中给了党员干部做好工作、做细工作、做实工作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