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寡老人有两个“儿子”
他们是巡特警队员,工作负责乐于助人
![]() |
杨江(右)、杨羽翔(左)看望阿婆。
偶然结识
成了孤寡老人的“儿子”
□通讯员 陈凯璐
在城区繁华的步行街附近,有一个不起眼的院子,院内杂草丛生,一幢三层楼早已残破。楼里没水没电,只住着一名60多岁的孤寡老人李阿婆。李阿婆腿脚不方便,靠拐杖走路,没有经济收入,生活非常困难。从去年秋天开始,有两名穿警服的小伙便时不时送来大米、蔬菜等。这两名小伙与李阿婆非亲非故,这到底是为何呢?
偶然结识
成了孤寡老人的“儿子”
据了解,这两名热心帮助孤寡老人的小伙是市公安局巡特警大队防控二中队的队员杨江和杨羽翔。提起帮助李阿婆一事,要从去年一个偶然的机会说起。
2014年9月初的一个晚上,杨江和杨羽翔在城区南龙广场一带巡逻时,无意中走进了这个院子。两人看到院子里有一个阿婆在烧饭,但是天这么黑,阿婆却没有开灯。
杨羽翔便好奇地问:“阿婆,天这么黑,你怎么不开灯啊?”阿婆回答:“我这里没有电。”杨羽翔这才注意到阿婆烧饭的工具,其实就是一个黄泥堆起来的土坑。两人仔细观察了周围环境,才发现阿婆居住的地方其实是幢废弃的房子,家中一贫如洗,板凳只是几块大石头而已。
聊天中,两人得知了阿婆姓李,60多岁。她说自己无儿无女,丈夫早已过世,几年前她还能给别人当保姆,赚钱养活自己,但后来摔断了腿,没钱治疗,断了经济来源。
离开后,杨江和杨羽翔的心中都挺不是滋味,两人商量着要帮帮这个可怜的阿婆。之后,杨江和杨羽翔刚好又被安排在南龙广场的卡点执勤。于是,两人就去买了些米、油、蔬菜,送给阿婆。
“当时阿婆很开心,一直感谢我们。”杨江说,也许是家中太久没人来,李阿婆很激动,一直和他们聊天。
阿婆的米是不是吃光了?酱油还有吗?从那之后,杨江和杨羽翔常常惦记阿婆,每个星期都会过去看看,带上一些蔬菜、肉等,差不多够阿婆吃一个星期,并帮阿婆砍柴,陪阿婆聊天。
临近春节时,担心阿婆冻着,过年家里没东西吃,两人又特意去买了保暖衣、保暖鞋以及一些蔬菜水果,赶在除夕前一天给阿婆送了过去。
“阿江,你们来啦。”因为去的次数多了,每次阿婆坐在院子里远远看到杨江和杨羽翔走来,便会很热情地迎上去。阿婆说,自从认识杨江和杨羽翔,就感觉自己多了两个儿子,而且年轻人这么关心老人,相当难得。
工资不高
却十分热心公益事业
12日上午,笔者在巡特警大队防控二中队见到了杨江和杨羽翔,这两人很憨厚,不善言辞。说起帮助孤寡老太,两个人都很低调:“也不是什么大事,都是我们应该做的。”
杨江今年25岁,老家在贵州偏远山区,家境贫寒。2010年,他在西藏当兵,那时每个月都有1000元左右的补贴。他给自己留下一半,剩下的一半寄给那些并不相识的贫困儿童。就这样,持续了两年,杨江共资助了七八名学生。
之后,杨江考入军校继续学习。两年后,因经济上的原因,杨江只能退学。之后,他来到了我市,当了一名巡特警队员。工作中,杨江非常认真负责,现在已经是一名巡逻组长。
杨羽翔今年20岁,永康人,从小就喜欢帮助别人。2013年7月,他加入了浙江90后爱心团,经常跟着爱心团一起去福利院看望老人、儿童,给灾区或者有需要的人募捐。虽然加入巡特警大队还不到一年,但杨羽翔非常好学,已经是一名优秀的巡逻队员。
两人的工资并不高,每次给阿婆带去的东西差不多要花掉一二百元,一个月下来,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杨江已经在永康娶妻生子,妻子没有工作,赚钱养家的重担就压在他身上。为此,常常有人问他:“你的工作任务很重,还要照顾家人,生活条件本也不好,为何还要去资助他人?”
杨江说:“我有工作、有家庭,已经比很多人都幸福了。在做好工作之余,能帮助别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是一种荣幸,同时也是一种缘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