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低门槛,平等准入;引进资本,民营优先
鼓励社会资本办医 期待“鲶鱼效应”
![]() |
12日下午,我市召开2015年民营医疗机构医疗管理工作会议(见右图)。会议对过去一年我市民营医疗机构现状作了总结,全面部署了今年民营医疗机构医政医管工作。
近年来,我市大力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积极鼓励和引导民营资本进入医疗卫生领域,大力鼓励民营医疗机构发展,以满足人民群众医疗服务需求。随着《关于加快推进民营医疗机构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政策相继出台,我市民营医疗机构发展的春天来了。
□记者 李梦楚 通讯员 胡颖鹏 周杭
民营医疗机构尚未满足群众医疗需求
瓶颈
监管
构建医疗机构共同发展
的多元化办医格局
市卫生局局长王福明介绍,我市民营医疗机构起步较晚,行政审批把关较严,但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逐步铺开,各级政府相继出台了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政策。2011年,我市正式把民营医疗机构设置纳入《永康市医疗机构设置“十二五”规划》,坚持“统筹规划,共同发展”的办医原则,努力营造公立医疗机构、民营医疗机构共同发展的良性环境。
截至目前,全市共有民营医疗机构179家,其中个体诊所164家,门诊部10家,民营医院5家(光大医疗美容医院、瑞金儿童医院、普济护理院、康美诺口腔医院、凌志康复医院),业务范围涵盖内科、外科、儿科、妇科、骨科、康复护理、口腔科、整形美容等,在缓解群众“看病难”方面发挥了有效的补充作用。
今年1月30日,我市走在全省前列,在大力发展社会办医、探索混合所有制办医的进程上又迈出了关键的一步:第五人民医院与浙江广厦医疗投资有限公司正式签约,混合所有制改革进入实质运作阶段。
据了解,在保留五院地域优势和特色学科的基础上,广厦集团将从硬件规划、设备采购、软件改善、学科建设等方面,对五院就诊和病区环境等进行改造升级,全面提升医疗技术和服务水平。预计用三年时间,将现为二级乙等的五院打造成为学科特色突出、医疗服务满意,惠及我市及周边地区的二级甲等标准医院,力争进入三级乙等医院行列。
王福明说,我市正努力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办医主体多元、办医形式多样”的医疗服务体系,建立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公立医疗机构和民营医疗机构共同发展的多元化办医新格局。到2017年,我市民营医疗机构床位数预计占全市医疗机构总床位数比例达25%以上,整体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将得到明显提高。
现状
王福明说,我市民营医疗机构发展势头强劲,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我市卫生资源不足和卫生服务供给短缺的情况,为我市医疗服务市场带来多元化竞争与活力。但与社会对民营医疗机构的需求和期望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
从政策层面看,社会对民营医疗机构存在偏见,公平竞争环境尚未真正建立,相关扶持政策未真正落地;从社会层面看,民营医疗机构规模小,所占份额不足,服务能力有限,未能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的医疗服务需求;从民营医院自身层面看,医疗用房匮乏,医学人才储备不足,资金筹措紧张,内部管理薄弱,发展压力大。
举措一:形成开放环境
王福明介绍,根据我市《民营医疗机构设置意见》精神,今后我市需要调整和新增医疗资源时,在符合相关准入标准、具备相应资质的条件下,优先考虑社会资本进入。在2017年以前,规划设置民营医院9家、门诊部15家。按照“非禁即入”的原则设置审批个体诊所。
引导鼓励社会资本举办和发展具有一定规模的、功能齐全的,并有学科偏重的二级、三级综合性医院,积极鼓励社会资本举办康复、老年护理、妇产科、五官科、外科、中西医结合等专科医院或设置医学检验等医疗机构,实现与公立医疗机构的优势互补、差异化发展,增强民营医疗机构竞争力。
王福明说,市五院与广厦集团“联姻”开了个好头,我市鼓励具有办医经验、社会信誉好的非公立医疗机构投资医疗服务业,参与公立医院改制。
举措二:改善执业环境
记者从市卫生局了解到,我市在符合区域卫生布局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将民营医疗机构建设纳入我市城镇建设的总体规划布局,以支持民营医疗机构健康发展。此外,在土地、税费减免、按资奖励、医疗服务要素准入、价格规费、医保和医疗救助、财政奖补等政策上,都进一步改善了民营医疗机构的执业环境。
王福明说,鼓励支持民营医疗机构做大、最强,朝专业化、规范化方向发展。鼓励有条件的民营医疗机构按照“服务上水平、规模上档次、质量上等级”的原则,向高水平、规模化的大型医疗集团发展。
为引导有条件的民营医疗机构向高精方面发展,我市出台了《永康市财政扶持民营医疗机构发展奖励补助资金的实施细则(试行)》,将支持民营医疗机构发展的资金列入预算,设立奖补专项资金。对于承担公共卫生服务和政府指令性任务的民营医疗机构,由政府购买其服务。
王福明提出,现有民营医疗机构要依法执业,规范经验,加强内涵,加强临床科研和学科、人才队伍建设,形成特色,树立良好的社会信誉,增加竞争力。
举措三:加强队伍建设
“要改变我市民营医疗机构医学人才储备不足的情况,就要鼓励人才合理流动。”王福明说,我市正在完善医师多点执业制度,支持符合条件的人员开展多点执业。公立医疗机构事业编制人员经原单位同意,卫生和人事部门批准,到市内民营医疗机构工作的,允许其保留5年事业身份。鼓励公立医院与民营医疗机构建立广泛的业务联系,采取双向转诊、专家会诊、进修培训、技术人员交流等多渠道、多形式的业务合作,促进卫生技术人才合理流动。
此外,民营医疗机构在医学重点专科建设、科研课题招标、业务指导及培训、参加学术组织和学术活动、政府政策信息服务、等级评定、120急救准入,以及医护人员职称考评、职业技能鉴定、专业技术和职业技能培训等方面,与公立医疗机构享受同等待遇。
同时,我市还通过完善人员聘用制度、提高社会保险保障水平、保障卫技人员工资待遇等方面,提高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加强民营医疗机构人员队伍建设。
扶持补助政策助推社会资本办医
举措
正确引导
依法管理
当天举行的民营医疗机构医疗管理工作会议上,市卫生监督所通报了2014年我市民营机构督查情况,并对抗菌药物、医院感染管理检查情况进行了通报,同时开展了药物合理使用和医院感染管理等相关知识培训。
在鼓励民营医疗机构发展的同时,如何规范其诊疗活动和执业行为,引导其健康发展也纳入了政府视野。
会议指出,在鼓励支持社会资金办医的同时,也要加强对民营医疗机构的指导和服务,严格依法执业。依法严厉打击非法行医行为,整治违法发布虚假医疗广告行为,维护正常的医疗市场秩序。
市卫生局副局长周建超说:“鼓励社会资本办医同时也意味着卫生行政管理部门要将民营医疗机构依法执业、执行医疗管理核心制度、医疗质量控制、消毒隔离、院感管理等情况一并纳入全市医院质量监管体系,与公立医院一样,接受医疗服务全行业监管,为老百姓就医创造良好的医疗环境。”
去年10月,药事质控专家会同市卫生监督所对民营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使用进行了专项督查,对未规范使用抗菌药物的机构按照省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记分管理办法进行了记分处理。今年5月,我市将组成4个专项小组对民营医疗机构执业活动和医疗质量安全进行检查指导与监督管理,对无资质人员行医、超登记范围开展诊疗活动、过度医疗、违法违规发布医疗广告等方面进行重点监督查处,认真做好不良执业行为记分管理,寓指导于监督之中,以点带面,督促民营医疗机构依法执业,推动全市民营医疗机构健康发展。
王福明说,公立医院“独大”的格局已难以满足日渐多样化的市场需求,民营医疗机构作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鼓励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卫生市场,构建多元化办医格局,既可以为市场提供多层次的医疗服务,也可以让消费者有更多的选择,对既有医疗机构形成“鲶鱼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