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雕花床
再贵也不卖
![]() |
七旬村民办起“家庭展示馆”
古老雕花床
再贵也不卖
□记者 程高赢
对于雕花床,记忆最深的是在小时候,每次去老家看爷爷,我还未进门,躺在雕花床上的爷爷就从床上坐起来,等我走到床边,揽我入怀。爷爷去世之后,很多旧物都已不在,唯独雕花大床,连个小部件都不缺,翻新过后放在棚头间内。
最近游后吴,我又看到了明清时期的民房和有200多年历史的雕花床。
主人徐一飞今年77岁,他的房子坐落在骑街楼的拐角之处,一踏进门槛,映入眼帘的是整个小院近100盆盆栽,有梅、兰、竹、菊,还有从大别山、仙霞岭运回的灵芝,整整齐齐地排列在精舍之内,屋内播放着典雅的音乐,给人一种与众不同的感觉,最引人注目的当属那张摆放在轩间的雕花床。
黄鹤青松、年年有鱼、鸳鸯戏水……雕花床上的图案虽有少部分的油漆掉落,但仍清晰可见,但显现着岁月的韵味。谈到古床,徐一飞立马兴奋起来,他说这是他外公的父亲传下来的宝贝,如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
我想,每个人看到这床,总能想起自家小时候的雕花床,那可是祖父祖母、爷爷奶奶的婚床,虽不一定有哀婉动人的故事,但它同样受用,同样能见证平常百姓的人生历程。
“我以前就睡这张床,那时候生活困难,有人拿7斤番薯丝跟我换床,我坚决不换。”徐一飞回忆,改革开放以后生活好了,他更珍惜这张床,如今每天都要打扫整理,美美地对外展示。他还挂出一块牌子,上面写着“拍照5元,参观免费”几个字。一听到记者是来采访的,他一个劲地说:“ 你们要好好写一写,拍个照,让更多的人知道这张古老的雕花床。”
他说:“这么古老、珍贵的雕花床,再贵我也不卖!”
随后,老人指着边上的古物一一道来:清代的洗澡盆、白洋罐、茶罐、斗笠、纺车、扁担……每样宝贝都100多岁了,每样宝贝都有一个故事,他想慢慢地向来他家参观的人展示。
千年溪水滋润着后吴,处处弥漫江南文化的气息。于我而言,后吴更像儿时生活过的农家小院。青石路,骑街楼,还有像徐一飞这样的老人。爷爷一双大手牵着我蹦蹦跳地走着,一路上,不识字的我不时地指着门框上用繁体字写的春联,稚嫩地问爷爷如何念,慈祥的爷爷一字一句耐心地念给我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