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笔绘心 赋予作品以灵魂
——访永康籍青年画家苏斌
![]() |
![]() |
![]() |
![]() |
□记者 程高赢
永康籍青年画家苏斌的创作题材非常广泛,人物、动物、花鸟、鱼虫以及山水风景都有所涉猎,每类作品都能抓住特点,注重刻画细节。他的作品既有国画的深远意境,又有西洋画的写实唯美,堪称中西合璧。
今年春节,苏斌携妻回永康探亲,记者有幸与他零距离接触、交流。
苏斌近照
从小喜欢涂鸦,超现实油画独树一帜
苏斌是我市城西新区下谢人,出生于1980年。他从小喜欢涂鸦,咿呀学语时,若手里有支铅笔有张纸,他可玩上半天。
苏斌从9岁开始学画画,师从黄胄、靳尚谊等名家大师。黄胄跟苏斌的父亲是好友,一天,他来苏斌家开的饭店吃饭,偶然发现了苏斌的涂鸦之作。当见到这个眉清目秀、胖乎乎的男孩,大师产生了极大兴趣,收他作随身书童。大师教他如何构图,如何用笔,并嘱咐他:“好好练吧,20年之后再出来。”
苏斌虽然没领会大师的意思,却牢牢记住了这句话,多年来一直遵照大师的嘱咐,不敢懈怠,仅速写一项,他就画了3万多张。1999年,由于基本功扎实,苏斌在3万多名美术考生中脱颖而出,以美术专业第一的成绩,顺利考入大学,专攻油画。
2006年,苏斌开始周游全国,四处写生,并遍访名家。那段时期他过得异常艰苦,经常拎着一袋馒头跑到深山写生,一画就是好几天。有时,拜访名家难免会吃闭门羹,但他硬是坚持了下来。
苏斌现居北京,多年来,他栖身于美术院校,漂泊于江湖,在美术界已有相当的知名度。他擅于广泛汲取油画各流派的精髓,尤其在超现实油画方面独树一帜。
克服两大难题,首创圆珠笔素描
谈到苏斌,不能不提到他是圆珠笔素描的创始人。
说起来也是偶然,在早年的一次素描比赛中,苏斌的铅笔盒不慎遗失,只剩下口袋里的一支圆珠笔。“当时考试内容是默画孙中山的背影, 我就用那支圆珠笔,一笔一画地完成考试。”苏斌回忆,没想到,他的圆珠笔作品一举夺魁。苏斌事后总结,这次的成功经验,很大程度上受益于当年黄大师让他苦练基本功的教诲。
从此,苏斌对圆珠笔素描产生了兴趣,并进行了深入探索。从最初的好玩到后期的精益求精,这10年,他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心血。
用圆珠笔画画,有两个问题不好解决:一是笔流油,整个作画过程只要滴落一滴油,就直接影响画面效果,前功尽弃;二是画面不可修改,无论画多少笔,一笔也不能失误,一旦失误不可挽回。这些都考验着画家的基本功。如今,圆珠笔流油、不能修改、作品难以保存等难题都已解决,他用圆珠笔作画达到了随心所欲的程度。
小女孩(油画)
刻画人物的眼神和嘴角,赋予作品以灵魂
苏斌的创作题材非常广泛,人物、动物、花鸟、鱼虫以及山水风景都有所涉猎,每类作品都能抓住特点,注重刻画细节。他的作品既有国画的深远意境,又有西洋画的写实唯美,堪称中西合璧。
其实,苏斌的每幅作品背后,都有不为人知的故事和常人难以想象的付出。
油画《小女孩》来自一次他去北京大兴购买茶叶的偶遇。他在店里遇到了一个小女孩,乌黑的长发,忧郁的眼神,话虽不多,但散发着独特的气质。原来小女孩从出生起就得了绝症,不知能活多久。苏斌的心顿时沉了下来,请她做他的模特。
作画时苏斌犯了难。他曾构思过很多种方式去表现小女孩的眼睛,却一直因为她的头发而不得不一次次放弃。她的头发是那么美,美到让他难以去寻找一个完美的角度来表现她内在的气质。他终于抓住偶然的一瞬间,留下这张天使的侧脸。
苏斌作画的速度很慢,这幅作品他就画了半年之久。
《潘金莲》是苏斌人物画的代表作,作品特别注重刻画人的眼神和嘴角,表现人物的内心情感,赋予作品以灵魂。
光感 (油画)
在20倍放大镜下,用最细的画笔作画
《光感》是苏斌目前最满意的一幅油画作品,同样让他付出了半年时间。乍一看内容简单,一只蝈蝈、一根辣椒,但细看会让人感觉作品不仅造型生动、线条流畅、色调协调,而且形象特别逼真,即使放大好几倍,我们仍能看清蝈蝈腿上的纹理、触角的斑点。为了创作这幅作品,苏斌买了最小的画笔,并将笔毛剪细,在20倍的放大镜之下作画。
苏斌的画作不是空洞的实物复制,而是来自生活,融入生命,赋予作品一种内在的精神,一种神韵。有人评价苏斌的作品太过忧郁,都说“画如其人”,可苏斌不是个忧郁的人。
“作油画没有灵感这一说,当我准备画的时候,脑海里已经有一个成型的画面。我想到什么,看到什么,就会去画什么,我只想用最恰当的风格表现出最好的效果。”苏斌说。
苏斌透露,今年将在永康举办个人画展,回馈老家朋友。
潘金莲(油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