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日报 数字报纸


03版:大家说吧

省领导吆喝,是肯定更是鞭策

  □本报特约评论员

  薛建国

  在全省浙商回归工作推进会上,省委副书记王辉忠接连两次向全省推广永康引导浙商回归发展总部经济和打造浙商回归创业创新园的做法(详见本报3月4日1版相关报道)。

  省领导的两次吆喝,无疑是对我市浙商回归工作的肯定。引导浙商回归,是省委、省政府的一项战略中心工作。全省上下认真对待,倍加重视是肯定的。但如何重视是个问题。这里有两种现象值得警惕:一是只追求回归的数量不讲究质量,眉毛胡子一把抓,甚至将别人列入淘汰行列的低能高耗产业也列入引导范围;二是大开突破之口,提供各种有违国家政策或法律规定的“无偿”和“优惠”条件,慷国家之慨。不讲究质量的引导,结果一定有违浙江产业发展导向;而一味以“无偿”和“优惠”为条件,也不是吸引人的好办法。好的办法是什么?可以说,我市引导浙商回归发展总部经济和打造浙商回归创业创新园的做法是个比较好的样本。

  “永康经验”就是戒空务实,因地制宜,导向精准。比如依托五金产业群,打造全省首个浙商回归创业创新园,这是非常契合我市产业导向的。这是很务实的一招,优惠再多,敌不过发展平台的重要。我市的浙商回归创业创新园,就是浙商回归落地生花的平台。浙商回归是谋求发展的,引导他们的着眼点,就是铺就一条让他们看到希望的发展之路。这就是“永康经验”的高明之处。如果不让回归的浙商看到这一点,就像一些地方,仅以地价低、用工成本不高等作“诱饵”,恐怕是起不到什么大作用的。

  “永康经验”还有重要的一点是,在正确领会上级的战略意图后,行动果敢。浙商回归创业创新园,自规划开始,只用了不到7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征地,通过公开招标遴选入园项目等。这种办事效率,从一个侧面表明政府积极有为,有责任和担当意识,给人信心,让人觉得“软件”过硬。

  我市引导浙商回归工作能够得到省委领导的肯定,当然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儿。但我们千万不能沾沾自喜。因为受省领导表扬的,全省不止我们永康一家,这是其一;其二,省领导没有提到的,不等于这项工作就没有可圈可点之处;第三,不可小视身后的“追兵”,有蓄势待发的,有奔跑在路上的。因此,我们应把省领导对我市的肯定视为一种鞭策,当作压担子。因为得到了省领导的肯定,我们自然会被其他地方树为赶超的目标。所以,我们只有不停地努力奔跑,才能继续保持领先。

  能够得到省委领导的肯定,当然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儿。但我们千万不能沾沾自喜,应把省领导对我市的肯定视为一种鞭策,当作压担子。


永康日报 大家说吧 03 省领导吆喝,是肯定更是鞭策 2015-03-07 永康日报032015-03-0700002;永康日报032015-03-0700005;永康日报032015-03-0700003;永康日报032015-03-0700020;永康日报032015-03-0700004 2 2015年03月07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