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林业特色产业蓬勃发展品牌凸显
新春佳节迷人兰花飘来淡淡幽香
![]() |
![]() |
![]() |
“青山雾绕蝶引路,拂云拨纱细访寻。虽喜百花万般好,更惜兰蕙一缕香。”近日在城区紫微园举办的市第三届精品兰花鉴赏会上,200余盆兰花清香四溢,每天都吸引数百名市民闻香前来鉴赏、购买,为羊年春节增添了几多喜庆祥和气氛。
兰花居“花草四雅”之首,在我市,竹子、梅花、菊花等人文气息浓郁的林业产业同样蓬勃发展,方山柿、杨梅、毛竹、油茶、花卉苗木和森林生态旅游等几大主导林业产业规模初具,品牌效应凸显。在全市上下积极创建省级森林城市之际,不妨走一走看一看,听听林业部门负责人对我市林业产业建设情况的介绍。
放眼望去,石柱镇前郎村树木苍翠,绿草如茵
□记者 陈慧 通讯员 金攀 程基进
F 龙头引领
建起10余个
油茶示范基地
你可曾见漫山纯白油茶花?深秋时节,花开之际,油茶花林,空气中飘着油茶花甜腻的香味,美好异常。油茶是我市荒山绿化、低效林改造的优先选用树种。近年来,我市建立了10多个油茶种植示范基地,1000多亩油茶面积。眼下,我市农业龙头企业浙江万盛达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正牵头,通过建立油茶高产示范基地,带动周边地区农民经营油茶的积极性,推动我市油茶产业的发展。我市也将增加财政资金扶持力度,加大油茶种植效益的宣传力度,将油茶产业发展逐渐纳入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当中。
综合各类林业产业,目前,我市坐拥林地93.47万亩,是土地总面积的53.4%,“七山二水一分田”,成为了金华林业资源较为丰富的县级市之一。这些林地正逐渐演变为“森林休闲观光产业”,日渐发挥森林多功能效益,在创建森林城市工作中写上了浓重一笔。
金胜山公园的清新,盘龙谷植物园的苍翠,石柱前郎南山木语、绿地生态的闲适……恰如古诗“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之意境,令人神往、陶醉,而这些林业观光园正以农家乐、民宿等经济形式,逐步扭转森林游憩资源的开发建设较为缓慢且未发挥优势、缺乏合理的规划和全面整合、无法满足市民出行休闲需求的现有局面。与此同时,市林业局针对各大林业产业特征组建专家以及技术人员,给予指导,持续开展创森活动,加大创森力度,林业产业发展步入正轨,前程似锦。
A 兰协办兰展 兰香浮动幽幽情
据悉,此次兰展由市林业局、文广新局主办,市紫微园管理办公室、市兰花协会承办,市兰协筛选出兰花80余种,含明清的老品,选育的新品,展出了牡丹瓣、菊花瓣、梅瓣、荷瓣、蝶形、奇异类等10多种珍贵名兰。记者现场看到的荷瓣兰花如迷人荷花,飘着淡淡幽香,清新而不失庄重,煞是喜人;而梅瓣色泽分明,香味苦寒而来,颇具诗意。
市兰协会长吕荣光说,兰花在我国的栽培史已有两千多年,是一种富有历史传承的花卉,以独有性和稀有性而显得越发珍贵,2006年,变异而来的稀有兰花一度被炒至千万元。我市经济实力雄厚,加上兰协内部团结协作,市林业局不断给予经费支持、政策协调,种植兰花逐渐成为陶冶情操的高雅方式,各式珍稀品种在各大比赛中崭露头角。市兰协2006年成立,多次参加省级、国家级比赛,仅在第十八届全国兰展中,就夺得了特别金奖等9项殊荣,在县级市中是罕有的,期间还承办了一届金华市级兰展。2月28日,市兰协的55盆兰花还代表金华地区,赴杭参加省兰展,是金华八个县市中参展数目最多的。市兰协副会长兼秘书长施槐明透露,我市正形成一种独特的兰文化,下一步将争取支持创建兰花基地。
B 竹乡竹产业 产业链日渐成形
几场春雨过后,竹笋竞相破土。在枯黄的林地中,走上几步就能感觉到尖尖的笋头,在扎脚的地方挖个洞,或许就能觅得新鲜竹笋。眼下,竹笋迎来了生长与销售的旺季。
春天里,在我市江南街道永祥,大大小小的竹笋收购点随处可见,挑着箩筐、拿着扁担的挖笋人三五成群,远道而来的游客、收购商络绎不绝,永祥笋成了村民与外界联通的桥梁,村民增收的一大途径。
近十年来,永祥建成以南山、永利、勤丰等村为主的两万多亩丰产竹林,形成了以竹笋、竹材、竹制品等形式多样的毛竹产业链。
而漫山竹林、茫茫竹海同样是独特的旅游资源,驱车前往山野,感受色彩渐变的竹林,风吹面颊的惬意,竹海翻动的壮观,尝一尝林间风味“农家乐”,不失为一种放松身心的好方式。
C 拱瑞杨梅 成“国”字号绿色食品
在江南街道拱瑞下村,每当仲夏,杨梅缀满枝头,宛若灼灼星火,身入其境,大有“未尝嘴流涎”之感。因此,在《永康地景赋》中有“拱瑞杨梅,恍如赤玉盘枝”之赞,民间有“拱瑞杨梅好吃连核吞”之说。
为着力发展山区特色经济,为山农多增收,多增效,我市从二十世纪的九十年代初开始,每到杨梅收获季节,就要举办“拱瑞杨梅节”,并借拱瑞下、下山门等村东风,发展了周边十几个村的杨梅产业,杨梅种植面积达5000多亩,年产值达5000多万元,拱瑞杨梅更是获得了中国绿色食品A级产品称号。
目前,我市已经建立了700多亩的省级杨梅林业精品园,并开发杨梅生产基地的旅游休闲观光资源,建立杨梅冷藏保鲜库,提高杨梅保存质量,解决销售和贮存难题,储藏杨梅的销售期从原来的一个多月延长到2个月以上,有效避开了上市销售的高峰期,从而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今后,就算夏至未到,也不用看着成片的杨梅林“望梅止渴”了,大可购一盆新鲜杨梅,悠闲品尝。
D 发展深加工 方山柿打开省外市场
深秋时节,金黄柿子挂枝头,风一吹,飘来淡淡柿香,令人垂涎三尺。在我市,不少农家后院都种有柿子树,但万亩柿子林,满眼红彤彤的景象,你是否曾见?方山柿是我市地方传统名果,目前种植基地已达1.1万亩,遍布新楼、山坞、方山口等村,其中“方山牌”方山柿经省林业厅认定为柿树优良品种,被认定为“浙江森林食品”、“浙江名牌产品”、“全国绿色食品”等,名号数不胜数。
然而,这些柿子的销路并不乐观。去年12月,方山柿就陷入滞销困境,万吨柿子无人采购,令果农唏嘘不已。记者了解到,目前,方山柿主要以本市销售为主,且逐步打开省外销售市场,并开发方山柿深加工产品,如柿叶茶、柿醋、柿酒、柿干、柿饼等,解决方山柿盛产期销售难题。未来,我市将针对销售现状,加大宣传力度,开发方山柿柿园的旅游产品,提高方山柿产业附加值,加大方山柿主导产业园的扶持力度,引导农民提升方山柿品质,积极拓展方山柿销售渠道。
E 购赏好去处 80多家花卉苗木基地建成
在我市,花卉苗木生产基地是市民赏花、购树的一大去处。2014年统计数据显示,我市5亩以上的花卉苗木生产基地80多家,总面积达6100多亩,年产值6400多万元,主要分布在花街、江南街道、象珠等镇街区。
基地苗木以桂花、罗汉松、香樟、无患子、红豆杉等乡土优良树种为主,不乏四季开花植物。不管春夏,花红叶绿相得益彰,基本能满足市民对园林绿化和林业项目优质苗木的品赏、购买需求。
龙山镇党委政府抢春节前,专门请林业专家指导规划,并及时与中国苗木之乡金华市金东区澧浦镇对接,双方结成友好镇,将在今年,利用荒山空地,大力发展苗木产业,让龙山变得更绿更美,为社会经济发展创设优美环境的同时,又能为当地农民带来增收途径。
兰展花卉清新而不失庄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