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重点 不折不扣完成既定目标
促改革 开展网格化网络化建设
![]() |
去年6月,市国土资源局就国土所新增“两违”漏报问题,召开执法监察工作内部听证会,在批评与自我批评中进步与规范。 |
2014年是国土资源系统的“改革创新年”。这一年,市国土资源局认真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金华市国土资源局和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咬定年初既定目标,抓重点、促改革、强基础、转作风,扎实推进国土资源管理各项工作。
□记者 陈慧 通讯员 胡英姿
抓重点 不折不扣完成既定目标
2014年,市国土资源局以推进批而未供土地的“减量加速”,加快存量建设用地的“挖潜增效”,着力耕地保护的“增量提质”,实施“两违”清理的“控新理旧”为重点,不折不扣完成年初任务。
该局采取项目跟踪、上门服务、积极协调等有效手段,加大消化力度,不断减少批而未供土地总量(“减量加速”),全年共消化批而未供土地3061.4亩,批而未供总量比2010年下降7118.97亩。进一步完善按期开竣工监管制约机制,实行履约告知、开竣工申报,加快批而未供土地开发利用速度。
以“四破”专项整治为切入点,市国土资源局加快推进低效厂房改造为重点的“空间换地”和“退二进三”工程,不断加大了存量建设用地的挖潜力度;组织参与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相关政策的制订和实施,形成有针对性、应用性和普适性的再开发政策,为未来三年存量挖潜提供了工作依据。全年累计盘活存量建设用地1572亩;审批低效厂房改造项目145个,改造用地面积1288亩,其中旧厂房改造项目63个,新建厂房改造项目82宗。
市国土资源局着力耕地保护的“增量提质”,及时调整土地整治政策、积极与林业部门协调高效丰产林建设方式等举措多管齐下垦造耕地,完成垦造耕地2072.8亩。积极引导旱地改水田的垦造工作,逐步推进垦造耕地由重数量向重质量转变。认真开展项目用地预审、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标准农田置换工作,积极实施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确定粮食功能区内21886亩为本年度认定面积,完成金华市下达的21000亩的目标任务。
土地执法监察工作是市国土资源局2014年的核心工作,在持续推进“三改一拆”、“无违建”创建的基础上,该局从制度建设、“控新理旧”上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具体为:健全土地执法监察制度,以明确的标准和要求规范权力的行使和职责的履行;不断加大对违法用地行为的巡查、制止和处理力度,全市新发“两违”351宗(403亩),已整改298宗(311亩),拆除率84.9%;将“无违建创建”与农村宅基地登记有效对接,通过拆除、补办、低效用地改造等途径,对存量违法建筑进行分类处理,截至去年12月底,全市拆除违法建筑2255宗、1524亩,超额完成“三改一拆”工作任务;保持土地执法监察高压态势,下达行政处罚决定126宗,申请市人民法院强制执行134件。
促改革 开展网格化网络化建设
2014年是国土资源系统的“改革创新年”。这一年,市国土资源局积极开展了国土资源“网格化、网络化”综合执法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作为试点县市,以“两网化”建设为契机,将科技应用到日常巡查和监管中,不断提升防控、查处能力。
同时,市国土资源局建立健全节约集约用地机制,组织编制和实施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专项规划,出台《永康市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工作方案》,细化完善具体配套措施,在供地方式、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优惠政策支撑等方面寻求突破,最大限度的释放政策红利。如明确低效用地再开发协议出让的类型,完善了违法用地的拆后利用和用地手续办理程序,提出了改造项目的诸多优惠政策,不断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
此外,该局还围绕“破解农民建房难”工作目标,改革农村宅基地审批制度,将农民建房供地的审批权限以委托方式下放到各镇街区,优化审批管理流程,保障农民建房及时落地;强化农民建房村级协商议事机制和村规民约,在尊重农民意愿基础上,每年制订村级农民建房实施方案,并须经村民代表大会表决通过方可实施,逐步建立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农村宅基地管理和运作模式。
强基础 全面落实管理日常工作
2014年,市国土资源局注重基础,开展新增建设用地报批,开展规划修编基础工作,完善征地补偿制度,规范砂石资源管理秩序,提升地质灾害防治水平,全面推进农村土地登记,构建国土信息支撑体系,加强国土资源基础管理,全面落实国土资源管理日常工作。
去年,我市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1194亩(耕地706亩),主要用于新农村建设、城镇公共基础设施和重大产业项目建设;农民建房单列新增建设用地指标86亩(耕地47亩)。
开展规划修编的前期基础工作,完成基数转换和五大专题研究,制作外业调查图件,为下一步的工作开展打好了坚实的基础。
全面调整我市征地区片综合价,严格执行征地程序和征地信息公开,积极推进征地拆迁“阳光工程”建设,全年共完成10个批次、3个重点项目的征地方案审批,征收集体土地4340亩。
结合“五水共治”专项行动,重点加强机制砂管理,全面关停非法机制砂场所15家,实行“一区一点”重新合理确定布局,完成全市6宗机制砂生产经营权的拍卖,联合水务、环保、林业、交通等部门做好机制砂生产经营场点审批工作和后续管理工作;持续加大非法偷盗采砂石资源的打击力度,2014年来,多次开展专项行动,对舟山非法采石场进行严厉打击,拘捕6名非法偷盗采人员,逐步建立健康有序的砂石资源管理秩序。
该局积极开展地质灾害隐患点治理工作,完成舟山方山口滑坡点、象珠镇峡源村泥石流点的应急排险处理工程,方岩金竹降滑坡点的工程治理方案编制,江南上把赵村滑坡点、石柱镇俞溪头村滑坡点的地质灾害勘查。
在全市范围铺开农村宅基地确权发证工作,依法确认农民的宅基地使用权,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
市国土资源局深入推进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继续开展城镇村数字化地籍调查和工业用地调查;升级完善现有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土地登记业务流程化、城乡管理一体化和图属管理一体化;规范土地登记信息动态监管查询系统,实现与省、市对接;进一步完善12336国土违法举报中心制度建设,充分发挥举报中心的源头管理的作用。
积极做好土地出让金和耕地保护审计配合工作,围绕审计重点内容,开展自查梳理,做好审计前基础资料和台帐数据的收集整理、汇总分析和解释说明;开展“阳光国土”建设,梳理权力清单,扎实推进依法行政工作;积极做好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案件的应诉工作;加强基础测绘服务,完成各类项目用地的调查测绘;做好土地评估、土地出让金收缴、综合治理、消防安全及计生、妇团、工会等日常工作。
转作风 不断强化干部队伍建设
2014年,市国土资源局积极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认真贯彻“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组织开展了“二次出发”解放思想大讨论、“三思四问”、“九破九立”大讨论,重点做好学习宣传和思想教育,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充分征求意见建议;聚焦“四风”问题,采取多种形式查摆问题、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按照活动的时间要求不折不扣完成各项规定动作,确保学习内容不走样、时间不缩水,效果不打折。在坚持做好“规定动作”的同时,立足体现国土特色,简化审批流程、推行精细化管理和一线工作法,深化服务对象回访,推出系列“自选动作”,使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同时,市国土资源局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切实履行主体责任,积极落实党政领导班子成员的“一岗双责”;不断完善党风廉政建设长效机制,完善内外一体防范监督机制。着力深化作风建设,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实施办法及“六个严禁”,持续开展服务对象回访,全年累计回访4091人次,回访率100%,群众满意率98%;加大对本单位作风整顿力度,深入治理庸懒散奢等不良风气,积极参与“行风热线”和“问政一把手”的热线和电视直播活动,不断完善防范监督机制。理顺机制体制,强化队伍建设,全力推进“一镇一所”建设,强化乡镇土地管理主体责任、落实基层管理体制,把国土资源管理重心前移,解决好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