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新常态 谱写新篇章
东城街道描绘“四美”建设蓝图
![]() |
东城街道召开党代会 |
践行群众路线
实干为民当先锋
创新工作举措
攻坚克难求实效
□记者 楼蕲 通讯员 程望槐
本报讯 创新推行“三五”工作法,经济社会发展结硕果。过去的一年,东城街道迎难而上,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践行群众路线为载体转作风,不断提高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引领全街道经济持续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
践行群众路线
实干为民当先锋
去年,东城街道干部走村入户做到“五必访”(访问老上访户、访问特困户、访问计划生育对象户、访问科技示范户和访问老党员老干部)、“五知晓”(知晓计划生育底子、知晓矛盾纠纷问题、知晓安全生产隐患、知晓产业建设重点、知晓弱势群体情况)、“五服务”(政策法规的宣传服务、“两富”建设的信息服务,矛盾纠纷的调解服务,制度建设的督导服务,组织建设的指导服务)。
组织党员干部认领微心愿开展爱心奉献活动。推广许码头社区党支部“心愿墙”模式,各社区征集微心愿548个,共有1292个党员认领微心愿425个。
创新工作举措
攻坚克难求实效
去年,东城街道打响“五水共治”五大战役,创新推行七联保洁模式,建立两代表一委员“联村治水”机制;建立两代表一委员“五水共治”代表委员联系到村(社区、工业区),助推五水共治工作。在全市率先推行“七联”保洁模式,在朱明溪沿溪7个村成立七联专业卫生保洁公司,根治“脏乱差”顽症,打好朱明溪垃圾河歼灭战。五水共治“12312”工程建设成效显著。投资2000万元的“一通五化”四期工程在全市率先开工,并完成小北溪区块工程。完成拆违122宗89600平方米,完成年计划的179.16%,名列全市前茅。抓好国省道沿线环境综合整治,330国道沿线景观得到极大改善,拆出了公平,拆出了和谐,拆出了信心,拆出了发展空间。采取“白加黑”、“5+2”工作法,胜利完成31辆(占全市104辆任务的28%)公交车公营化改造工作。全面完成市下达8个项目攻坚任务。
新常态催生新机遇,新机遇孕育新动力。今年,东城街道将稳扎稳打,以基层党建为统领,把投身创业、推动发展作为全街道基层党建的落脚点,通过各级组织和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全面激发创新创业热情,增强“二次出发”的信心和动力,大力推进发展提效、环境提升、民生提质、创新提速,描绘“四美”东城建设美好蓝图,谱写文明幸福宜居东城新篇章。
稳增长、促创新、增效益
实现“生产美”
新的一年,东城街道将实施“工业创强”工程,做好“四换三名”、城区“退二进三”工作。创新工作举措,做强实体产业、实体企业、实体项目,努力以有效增长推动加速转型,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鉴于城市规划和发展空间限制,对城区工业实行萎缩性管理。大力培育发展第三产业。凭借总部中心、会展中心、五金城、农贸城等优势,促进高镇商业区、大花园门业市场、英阁陶瓷市场等繁荣发展,利用相关村返还地打造服务业集聚区,解决服务业办公、仓储等问题,建设网商根据地,实现辐射发展。并优化发展高效农业,构筑优高农业产业体系,加快粮食功能区建设,打造西竹园蔬菜精品园。抓好农村“四项改革”,实现富民强村。
提品质、优环境、展形象
实现“生态美”
新的一年,东城街道将强力推进“三改一拆”工作。抓好东库、塔海城中村改造和河一村工业区改造。开展“无违建村(社区)”创建工作。做好“四破”专项整治、国省道沿线环境综合整治相关工作。打好“五水共治”五大战役,继续推进“12312”工程建设。抓好新一轮农房改造、美丽乡村建设,并以点带面,提升新农村建设的整体水平,着力培育各具特色的示范村、精品村、文明村、生态村。深入开展创国卫活动,建设美丽整洁家园。
重民生、办实事、创特色
实现“生活美”
新的一年,东城街道坚持以生活品质、民生幸福为向导,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深入实施文化惠民活动,深化文化礼堂建设。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加强出生人口性别比例综合治理。继续实施居家养老工程。争取完成东城卫生院、东城中心幼儿园建设主体工程。推进市重点工程建设,做好城北东路延伸、北三环工程、四环线黄棠段、龙川东路延伸等项目政策处理等等。
强核心、提效能、创一流
实现“和谐美”
新的一年,东城街道将牢牢巩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继续推行“三五工作法”,深化“三面对三看齐、守规矩当先锋”教育整顿活动,进一步健全干部管理机制,加强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健全党组织“五星争创”机制,抓好机关干部和村级干部管理、教育、考核和监督。加强村级组织“两富”、“两美”建设指导工作,打造团结干事、和谐奋进的好班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