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夺”话语权 提升行业竞争力
去年我市企业参订国标、行标26个,增幅达225%
□记者 陈晓苏
本报讯 大到重型机械,小到脸盆、炒锅,都有标准。“标准”,原为工业生产中的专有术语,普通民众较为陌生,但因其关乎产品质量和公众安危,已经成为消费者关注的焦点。在我市,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参与制订行业标准,来“抢夺”行业内的话语权,为产品拓展更广阔的市场。
去年,我市累计有57家(次)企业参与了9个国家标准、17个行业标准的制(修)订,其中主导的有9个。相比前年参与制订标准总数8个,增幅达225%。“这足以说明我市在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和‘全国五金(电动工具、门业、杯业)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过程中,稳步推进标准化战略实施,提升企业和行业竞争力,有了显著突破。”市质监局质量标准科科长吕慧玲说。截至2014年底,我市共有114家(次)企业主导或参与41项国家标准、43项行业标准和2项地方标准的制(修)订工作。
不仅仅是标准数量、参与企业和主导制订数增多,从参与行业看,领域也在逐渐拓宽,涉及电动工具、门、林业机械、农业机械、灶具、内燃机和轻工产品等众多领域。
一方面,我市通过政策激励,积极引导企业参与制订各类标准。另一方面,企业主动参与制订各类标准的意识也逐渐增强。在企业主看来,主导或参与各类标准的制订,最重要的价值就在于能够取得“向我看齐”的优势,有了标准制订权,就有了市场话语权,在市场变幻中能占得先机,能引领整个行业发展。
宇森百联主要生产园林工具,去年主导制订国家标准2个、行业标准1个,还参与了4个国家标准的制订。“标准本就是工业生产的‘大法’,按标准来生产制造,也是重视产品质量的体现。”该公司顾问胡分恬说,产品要赢得市场,就必须靠质量。想法主导做法,坚持质量取胜,已经把8个专利技术转换成若干标准成果的宇森百联,虽然“年仅10岁”,但已经跨入我市纳税优胜企业行列。
打铁还需自身硬。从知晓有标准要起草,到萌生参与标准制订的想法,再到真正参与其中,其实也是企业以行业标杆的标准严格要求自身,努力做“领头羊”的过程。
“参与制订标准,其实不容易。”我市一电动工具生产企业总经理助理胡先生说,“单从起草制订到标准实施,就需要两到三年时间,这期间,对于企业的要求很严格,也需要企业舍得投入。一旦标准实施,就是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赢的时候,毕竟,其他企业只要按照这个标准做,产品质量就稳定了。”该企业自2008年参与2个国家标准的制订以来,去年又参与了5个行业标准的制订,现在还有1个国家标准尚在起草制订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