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日报 数字报纸


03版:大家说吧

只有心的贯通,才有路的顺畅

  □本报特约评论员

  薛建国

  每个人心里,要始终这么想着:不开车或少开车,就是不给城市添堵;步行或骑车,就是为保护地球家园做贡献。心路打通了,还怕路堵吗?

  交通拥堵让人苦不堪言。换个角度看,这何尝又不是一件好事。交通拥堵,是因为车子太多,车子多了,可以说是经济繁荣、社会进步的一个侧影。路上车子多不多,交通拥不拥堵,是对一个地方经济发展水平的直接判定。当马路上没有或很少有车子穿梭往来,可能意味着经济的萧条,是人们不愿看到的。

  我们经常感叹,现在日子好过。好日子是人的一种主观感观,但往往又十分具象,比如家里有了小汽车。有了车子,无疑提升了生活品质。但当小汽车保有量急剧攀升后,交通拥堵成了一道跨不过去的坎。本以为有了车子,能够为工作和生活带来更多便利,现实是抱怨之声盖过车喇叭。出门办点事,以为开车会快点,结果开车用的时间比步行还要长;下班回家,十来分钟的路程,开车要花一个多小时……

  是堵车也是堵心,甚至诞生了一个新词:“车怒”。媒体曾报道过一个极端例子,有一驾驶员在路上堵了很长时间,好不容易挪到了红绿灯前,眼看可以过了,突然有一骑摩托的斜插过来挡在了他的车前,恰在这时绿灯又转红了,过不去的他,愤怒地冲下车,捡起地上的一块砖头照着骑摩托的后脑勺就拍了下去……虽然这种极端事件极少发生,但因为交通拥堵引发的各种纠纷可谓不计其数。“车怒”说明什么?人的心态变了。因此,治堵,治心是关键;心要堵了,路会更堵。

  治心,首先要有直面现实之心。经济水准到达一定阶段,汽车普及必然趋势。包括我省杭州在内,全国已有多个地方通过限号控制汽车增长。这种控制只是相对放缓增长的速度,但增长是不变的。任道路交通再怎么发展,也难以满足汽车增长的需要。所以,交通拥堵不仅中国没有解决好,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同样感到束手无策。怎么办?发展中的问题有待于在发展中解决。

  有了直面现实之心后,当你开车堵在路上后,才会有平和之心。堵上了怎么办?听听音乐,看看窗外的风景。车子呈几何级增长,路还是那些路,既然要开车,就得有被堵的准备,权当磨炼自己的耐性吧。如果大家都这么想,也就没有本报记者在市区几个易堵点探访时看到的那些情况了(详见本报5日13版相关报道)。比如肆意加塞,这就是心态不平和的表现,人家等得,你就等不得?这关乎一个人的素质问题。你争我抢,互不相让,是无规矩,是不讲秩序,只能给有限的道路资源忙中添乱。谁都想早点逃出“堵”阵,可结果谁都别想破网而去。

  因为经常被堵,所以就有没完没了的抱怨。抱怨的对象不是交通管理部门就是政府。加大交通投入,加强科学管理是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责无旁贷的事情。对一时难以解决的交通拥堵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建立良好的交通秩序缓解拥堵压力,而良好的交通秩序离不开大家的共同努力。这就要求我们每个人要有离我其谁的责任之心,带头守规矩,不要以为不去加塞就是傻,不讲规矩,不懂得礼让,一个人的大马路也会被你开出个“S”形。

  文明开车是基本的责任之心。每个人心里,要始终这么想着:不开车或少开车,就是不给城市添堵;步行或骑车,就是为保护地球家园做贡献。心路打通了,还怕路堵吗?


永康日报 大家说吧 03 只有心的贯通,才有路的顺畅 2015-02-07 永康日报032015-02-0700015;永康日报032015-02-0700017;永康日报032015-02-0700018;永康日报032015-02-0700014;永康日报032015-02-0700016 2 2015年02月07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