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为适龄儿童牙齿健康买单
小学二年级学生要积极参与“窝沟封闭”,及时防龋齿
![]() |
市三院:沟通从医患开始
□通讯员 陈寿江
龋齿(蛀牙)的高发期为6-14岁。孩子约六岁时,口腔最里面上下左右萌出的四颗牙齿被称为“六龄牙”(第一磨牙),是最早萌出的恒牙,第二磨牙则在12岁左右开始萌出。两者坏了皆不再换牙。
恒牙刚萌出,窝沟细而深,细菌和食物残渣容易在此存积,不易被牙刷清除。儿童的龋齿,绝大多数是从窝沟裂缝开始的。而在这个时候,大多数儿童喜欢吃糖饼干等精细食物,不注意口腔卫生,就更容易患龋齿。医学称这一时期为龋齿“易感期”。
日常注意防护
保护龋齿健康
龋齿已严重影响中小学生健康,卫生部把中小学生和幼儿园幼儿列为开展牙病防治,促进口腔健康的重点人群。平日里,要做好以下防龋五步曲:
1、保持口腔卫生:养成良好的刷牙习惯、定期到医院洁牙,小孩从3岁开始教会其正确的刷牙方法,“三三制”刷牙早、中、晚各一次,每次三分钟,饭后漱口;
2、氟化物防龋:氟可以增强牙齿和骨骼的结构,抑制细菌生长,抵抗酸腐蚀,目前较为普遍的方式是含氟牙膏、含氟漱口液等,还有饮水加氟;
3、控制食用糖的摄入量和次数:口腔细菌利用糖的发酵产酸,腐蚀牙齿,所以提倡少吃糖果,特别是临睡前;
4、窝沟封闭:在磨牙、双尖牙的窝沟处涂封闭剂,可以防止微生物和食物碎屑在窝沟堆积,从而预防窝沟龋的发生;
5、定期进行口腔检查:一般儿童半年一次,成人一年一次,及时发现早期的龋病,及早治疗。
及时进行“窝沟封闭”
增强牙齿抗龋能力
预防龋齿最安全、疗效最确切、最经济,且无痛苦无副作用的好方法当属“窝沟封闭”。该技术经世界卫生组织推荐,在美国已有50多年的使用历史,在我省杭州市也已开展了十多年,学生的龋齿率明显下降。
口腔医生将一种高分子复合树脂的封闭剂涂布在后牙咬颌面的窝沟裂缝内时,封闭剂经过光合作用,与牙齿表面结合,将窝沟封住,形成一层薄薄的保护膜,有效地防止细菌侵入和食物存留,从而达到预防龋齿的目的。
窝沟封闭主要针对“六龄牙”(第一磨牙)和第二磨牙。初期龋坏牙经处理也可封闭。窝沟封闭需专业医生操作,只需十几分钟,不用钻磨牙齿,更不用麻醉,无任何疼痛感。封闭后,一般无异样感觉,对人无害、无副作用。
封闭一次能保持数年甚至数十年之久,可帮助儿童牙齿度过“易感期”。同时,由于含氟封闭剂能不断释放氟离子,因此,又能更好地增强牙齿的抗龋能力。
政府买单
免费“窝沟封闭”
为全面推进适龄儿童“窝沟封闭”工作,有效保障儿童口腔健康,我省将其列为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根据《浙江省卫生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浙江省慢性病防治工作规划(2012~2015年)》要求,省卫生厅、财政厅、教育厅印发了《浙江省适龄儿童窝沟封闭项目实施方案(试行)》(浙卫发〔2013〕210号),从人力、物力、技术上为我省开展“窝沟封闭”工作创造了有利条件。
我市从2013年11月份启动该项活动,今年是第二年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开展适龄儿童免费“窝沟封闭”工作。目前“窝沟封闭”工作正在全市展开,希望全市小学二年级学生积极参与,预防蛀牙(龋齿)。
今后每年,我市将对全市范围内符合“窝沟封闭”适应症的小学二年级在校学生,在学生家长知情同意的基础上,采取统一发放“免费窝沟封闭券”形式,对“六龋牙”免费进行“窝沟封闭”。希望各位家长领到“免费窝沟封闭券”后及时到定点医院(市第一人民医院、第五人民医院、中医院、妇幼保健院、光大医疗美容医院、康美诺口腔医院和爱雅口腔门诊部)进行“窝沟封闭”。
□通讯员 王英宁
“医患沟通的原则是什么?”“我们医院重点服务、沟通对象有哪些?”“医患沟通该如何定位?”
1月28日晚,市第三人民医院邀请市卫生局业务科科长胡忠良进行医患沟通培训。随着培训的不断深入,随着问题的抛出,胡忠良给与会卫技人员带来一次又一次的反思与触动。
在当晚的讲座上,胡忠良结合诸多真实案例,结合自身从医与管理心得,同与会者分享了医患沟通的七大原则与六大技巧,充分阐述了掌握沟通的必要性、重要性及沟通的侧重点,明确了医患之间最佳状态是“熟人”关系,实现医患沟通的双赢。针对第三人民医院所面对的服务群体的特殊性,胡忠良特别指出,与患者家属深入沟通与告知是大家的工作重点,令在场人员受益匪浅。
医疗鼻祖苏格拉底曾经说过:“语言、药物与手术刀是医生的三件宝。”在 2015年 “医疗安全质量年”中,市三院将组织开展系列活动,确保医疗安全深入人心,并落在实处。加强医患沟通,正是保障医疗安全的一个关键点。